罗金勇
,
孟明
,
钱颖
,
查宇清
催化学报
采用柠檬酸络合-有机模板剂分解法制备了不同原子配比的La-Co-Ce-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 这些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00 m2/g)和均匀的孔径(3.7~3.9 nm), 并显示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模板剂分解法制备的样品中CeO2和Co3O4的分散性以及对CO和丙烷氧化的催化活性均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 催化剂活性并不与表面钴原子分数成正比,而与表面钴、铈物种间的协同效应密切相关,当表面钴、铈原子分数接近时,协同效应最佳,催化氧化性能最好.
关键词:
镧
,
钴
,
铈
,
混合氧化物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介孔结构
,
一氧化碳
,
丙烷
,
氧化
邹志强
,
孟明
,
查宇清
,
谢亚宁
,
胡天斗
,
刘涛
催化学报
采用柠檬酸络合-有机模板剂分解法制备了(La+Co)/(La+Co+Zr)原子比为0.5的La-Co-Zr-O催化剂,并与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的La-Co-Zr-O催化剂进行比较. N2物理吸附结果表明,采用模板剂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96.6~117.6 m2/g)和十分均匀的孔径(3.5~4.3 nm); 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表征结果一致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主要为高分散的Co3O4微晶(粒径为23~33 nm), 模板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所有组分的分散性均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混合模板剂制备的催化剂中Co3O4更容易被还原. Co - O 键的活动度与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介孔材料
,
氧化镧
,
氧化钴
,
氧化锆
,
一氧化碳
,
催化氧化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于明安
,
朱晓冰
,
祁巍
,
赵领
,
魏郁梦
催化学报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透性化啤酒酵母细胞中高活性的脱氢酶,借助于辅助底物乙醇和葡萄糖,对3-羰基丁酸乙酯(EOB)不对称还原合成(S)-(+)-3-羟基丁酸乙酯((S)-(+)-3-EHB)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CTAB透性化酵母细胞中的醇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分别比未经处理的酵母细胞高482倍和6.5倍. 在相同条件下,CTAB透性化细胞对EOB的还原比未经处理的酵母细胞快. 细胞浓度对反应有明显影响,当透性化酵母细胞浓度<90 mg/ml时,(S)-(+)-3-EHB的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都较低; 当酵母细胞浓度≥90 mg/ml,在最佳进料速率、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振摇速度为125 r/min时, (S)-(+)-3-EHB的浓度达到最大值314 mmol/L. 在反应开始的6 h内,(S)-(+)-3-EHB的产率可达94%,对映体过量值≥98%,但24 h后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分别降低到85%和91%.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透性化
,
啤酒酵母
,
生物催化
,
3-羰基丁酸乙酯
,
不对称还原
,
(S)-(+)-3-羟基丁酸乙酯
邬明钰
,
辛森森
,
伍玉琴
,
李谋成
材料保护
酸性硫酸盐直流电沉积纳米晶锌镀层比脉冲电沉积投入小、时间短、操作简单.为此,采用直流电沉积工艺在酸性硫酸锌镀液体系中制备了纳米晶锌镀层,并对沉积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运用XRD,SEM,AFM等研究了添加剂、pH值、温度等对纳米晶锌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镀液中加入0.2 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2 g/L苄叉丙酮(BA)和0.2 g/L聚乙二醇(PEG)混合剂,在镀液pH=2,温度25℃,电流密度为1.0A/cm2时,可获得光亮致密的纳米晶锌镀层,其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约为38.6 nm.
关键词:
锌镀层
,
酸性硫酸盐体系
,
直流电沉积
,
纳米晶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苄叉丙酮
,
聚乙二醇
谭盛春
,
江文世
电镀与涂饰
以阴极析出的氢气泡为模板电沉积制得三维多孔铜薄膜,电解液的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uSO4 50 g/L,H2SO4 147 g/L,Na2SO4 70.2 g/L,HCHO 30 g/L,HCl 0.25 mL/L,聚乙二醇0.25 m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 ~ 9.75 g/L,温度25℃,电流密度3A/cm2,时间10~ 20 s.研究了电沉积时间及CTAB用量对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沉积时间的延长,镀层的主孔径增大,孔壁变厚.镀液中CTAB的存在会影响铜离子的沉积和结晶取向,随着镀液中CTAB质量浓度的增大,多孔铜薄膜的孔径先减小后增大.
关键词:
多孔铜膜
,
电沉积
,
氢气泡
,
模板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杨敏旋
,
巩春志
,
田修波
,
杨士勤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4.010
以正硅酸乙酯和AgNO3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分步水解法,引入有机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PTES)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PET基体上制备了抗菌SiO2-AgCl复合薄膜.通过对薄膜进行表面接触角测量、摩擦磨损性能检测、折叠实验及耐水性和抗菌实验,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所制备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膜基结合力、耐水性、耐摩擦磨损性、防雾化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TAB或PVP为分散剂的复合薄膜均获得了均匀的表面形貌和较好的抗菌性能,但前者具有更好的膜基结合力、耐水性、耐摩擦磨损性和防雾化性能.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PET
,
复合薄膜
,
SiO2-AgCl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聚乙烯吡咯烷酮
陈展光
,
石旭华
,
张伟萍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5.004
研究了1-[(2,3,4-三羟基苯)偶氮]-4-苯甲酸(TKAB)与铋的显色反应,试验了5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及1种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选定Bi(Ⅲ)-TKAB-CTMAB显色体系.该体系在pH1.45~2 80形成稳定的红棕色络合物,在445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45 ×104.铋的质量浓度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铜合金中痕量铋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1-[(2,3,4-三羟基苯)偶氮]-4-苯甲酸
,
铋
,
分光光度法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郝艳玲
,
刘昌宁
硅酸盐通报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坡缕石黏土改性,研究改性坡缕石黏土吸附Cr(Ⅵ)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吸附平衡、热力学特征和吸附机理,由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了改性坡缕石的结构.结果显示,CTMAB改性可使坡缕石表面荷正电,对Cr(Ⅵ)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吸附作用随介质pH值的升高而减弱,吸附平衡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和R-P方程,△G为-22.68~-21.99 kJ/mol,吸附过程放热,△H为-15.57 kJ/mol,吸附主要是物理作用.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改性坡缕石
,
吸附
,
铬(Ⅵ)
,
热力学
李岩
,
徐明霞
,
吕莹
材料导报
介绍了模板剂法制备多孔氧化钛薄膜的机理、工艺及影响薄膜结构的因素.实验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二乙醇胺为络合剂,分别选用聚乙二醇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配制溶胶,制备多孔薄膜,通过SEM观察薄膜的表面结构.实验表明:随着模板剂分子量、用量,镀膜焙烧工艺的改变,薄膜表面孔的数量、分布、及孔径大小也随之改变.
关键词:
氧化钛
,
溶胶-凝胶法
,
聚乙二醇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多孔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