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大鼠射频损毁治疗靶点脑局部血氧饱和度(SO2)变化特性研究

瞿犇 , 钱志余 , 毛雯岚 , 张正雄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5.021

神经外科脑毁损术中靶点局部生理参数实时监控非常重要,目前手术疗效还没有一种可靠的实时评估指标,为此进行初步探索.采用SD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大鼠脑部治疗靶点进行局部射频毁损,利用微创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测量局部血氧饱和度,考察其毁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血氧饱和度在可逆与不可逆毁损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到了一些基本规律,这些结果对立体定向射频毁损实时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 射频毁损 , 血氧饱和度 , 可逆毁损 , 近红外

激光诱导间质热疗中生物组织吸收系数变化特性研究

王晋阳 , 钱志余 , 钱爱平 , 吕操君 , 王栋 , 花国然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1.01.015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生物组织激光诱导间质热疗(Laser 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实时监测,探讨LITT术中疗效评估基础.实验样本采用离体猪肝和小鼠皮下移植肝肿瘤,使用近红外光谱实时采集系统采集激光热疗过程中组织吸收系数(μa).实验结果表明,μa在激光热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猪肝的变化规律非常明显,在低功率下呈现缓慢的上升,高功率下达到一定的温度(50℃左右)快速上升,并逐步达到稳定.肿瘤在热毁损时会根据瘤体的组织特性不同出现特异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作为将来临床治疗的参考.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实体组织激光诱导间质热疗过程中,μa作为实时监测因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作为肿瘤的治疗评估因子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 激光诱导间质热疗 , 近红外光谱技术 , 吸收系数 , 实时监测

填充比对金属光栅与介质光栅激发表面等离子波的不同影响

黄少茹 , 鲁拥华 , 王沛 , 明海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2.016

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求解了不同填充比的金属光栅与金属平面覆盖介质光栅在角度调制下的共振衰减反射谱,以及它们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时的空间场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波矢的有效折射率Neff与光栅填充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Au金属光栅结构, SPP的Neff随着光栅填充比增加并无明显变化;而对于金属平面覆盖介质光栅结构,SPP的Neff随着介质光栅填充比的增大单调递增.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 光栅 , 严格耦合波分析 , 表面等离子体波

高通量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激发光非均匀性研究

王华东 , 赵树弥 , 朱灵 , 李志刚 , 王安 , 刘勇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5.05.016

研究高通量微流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激发光非均匀性问题对提高DNA浓度定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分析了激发光非均匀性对循环阈值(Ct)测量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激发光非均匀性引起Ct值测量偏差的表达式,确定了激发光强度标准偏差应小于11.56%的要求.根据微流控芯片结构特点及激发光均匀性要求,设计了基于光棒的匀光光路用于解决激发光照度非均匀性问题.模拟及实验所得到的激发光照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0%、6.01%,二者均小于11.56%.所设计匀光光路能够满足高通量微流控荧光定量PCR的要求.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 均匀照明 , 光学设计 , 微流控芯片 , 荧光定量PCR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