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
黄益宗
,
胡莹
,
金姝兰
,
保琼莉
,
王斐
,
向猛
,
李晓敏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6.2014111301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法研究不同改良剂(骨炭、生物调理剂、沸石、石灰、油菜秸秆、生物炭、堆肥和赤泥)对土壤Sb化学形态转化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堆肥处理外,添加5%的其他7种改良剂均显著地提高了土壤的pH值,其中石灰处理pH最为明显. BCR分级提取表明,土壤Sb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添加生石灰、骨炭和生物调理剂显著地提高了土壤Sb的移动性,而添加赤泥、生物炭和堆肥却显著地降低了土壤Sb的移动性.添加不同的改良剂对土壤Sb的生物可给性也有影响,但是受不同培养时间影响较大.培养2个月后,添加5%的堆肥、5%赤泥和5%生物炭处理导致土壤Sb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8%、23%和20%;而添加5%的石灰、5%油菜秸秆和5%的生物调理剂处理导致土壤Sb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7倍、1.06倍和1.11倍.堆肥、赤泥和生物炭是钝化Sb污染土壤的潜力材料.
关键词:
土壤
,
改良剂
,
锑
,
化学形态
,
生物可给性
郭家秀
,
梁娟
,
楚英豪
,
尹华强
,
陈耀强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0908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Ni/AC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Ni/AC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上的Ni物种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00℃焙烧后的催化剂中Ni物种为Ni_2O_3,550℃焙烧后出现了NiO物种,800℃焙烧后Ni物种变为NiO和Ni共存,而1000℃焙烧后只存在单质Ni.这说明不同温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中Ni形成了不同的化学形态.脱硫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经550℃和800℃焙烧后的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脱硫活性.而400℃焙烧的催化剂脱硫活性最差.这说明Ni在催化剂上的不同化学形态是造成脱硫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NiO是Ni/AC催化剂脱硫的主要活性物相.
关键词:
镍
,
活性炭
,
负载型催化剂
,
化学形态
,
脱硫
,
氧化镍
潘新星
,
高琪
,
王明新
,
孙向武
,
赵兴青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7.2015022802
在常州市城区、城郊和农村20个道路断面50 m范围内采集140个户外灰尘样品,测定Cu、Zn、Pb、Cd、Ni、Cr和Mn等重金属的含量,分析其区域差异、垂直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进行富集系数和污染系数分析,并构建了涵盖灰尘重金属含量、形态和毒性的环境风险指数.结果表明,以上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3.51、952.66、444.50、3.16、115.64、132.44、801.59 mg·kg-1.随着楼层的升高,城区灰尘中Pb、Mn和Cr的含量呈递减趋势,Cd、Cu和Z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Ni含量呈上升趋势.Cu和Cr主要为残渣态,Zn、Pb和Cd主要为可还原态,Ni主要为酸可提取态.Cd的环境风险等级为严重,Pb为重或严重,Cu和Zn为较低或中,Ni为中,Cr和Mn为低.
关键词:
户外灰尘
,
垂直分布
,
富集系数
,
化学形态
,
环境风险评价
杨俊和
,
冯安祖
,
杜鹤桂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化学分析、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了高炉入炉焦和风口焦中矿物质元素种类、含量、化学形态及物种。研究表明:高炉风口焦与入炉焦相比,矿物质元素种类差别不大,但含量差别较大;风口焦中矿物质物种的区别在于增加了Si、Al、Fe单质和Ba2+的物种。
关键词:
高炉
,
焦炭
,
矿物质
,
化学形态
,
物种
叶宏萌
,
李国平
,
郑茂钟
,
袁旭音
,
常雪花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10.2016022304
测定了武夷山茶园土壤中5种有毒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砷)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与比较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通过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解析重金属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Cd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Hg和Pb以残渣态为优势形态;Cr和As元素以残渣态为主.(2)RAG法评价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Cd>Pb>As>Cr>Hg.其中,Cd以人为来源为主,Hg在很大程度上受农业活动的影响,Pb受人为来源影响不显著,Cr和As以自然来源为主,基本未受人为来源的影响.(3)重金属形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元素属性有关.(4)5种重金属对比得出,武夷茶区土壤Cd富集最显著,生物有效性最高.因此,该茶区应首要关注Cd的污染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关键词:
重金属
,
毒性元素
,
化学形态
,
生物有效性
,
茶园土壤
,
武夷山
向猛
,
黄益宗
,
蔡立群
,
保琼莉
,
李季
环境化学
doi:10.4524/j.issn.0254-6108.2016.02.2015092803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法研究不同改良剂(硫酸亚铁、骨炭、生物调理剂、磷酸二氢钙和堆肥)对土壤As化学形态转化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堆肥和磷酸二氢钙处理外,其他3种改良剂均显著地提高土壤的pH值.BCR分级提取表明,土壤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添加磷酸二氢钙显著地提高了土壤As的移动性,而添加硫酸亚铁、骨炭、生物调理剂和堆肥却显著地降低了土壤As的移动性.培养1个月后,添加硫酸亚铁、骨炭和生物调理剂导致土壤酸可提取态As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86.65%、76.88%和34.19%.添加不同的改良剂对土壤As的生物可给性也有影响,除磷酸二氢钙处理外,硫酸亚铁、骨炭、生物调理剂和堆肥均显著性地降低了土壤As的生物可给性,其中硫酸亚铁处理对As的固定效果最好.培养2个月后,添加硫酸亚铁处理导致土壤As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90.76%,而添加磷酸二氢钙处理导致土壤As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81倍.硫酸亚铁、骨炭和生物调理剂可作为钝化As污染土壤的潜力材料.
关键词:
土壤
,
改良剂
,
As
,
化学形态
,
生物可给性
吴朝波
,
王蕾
,
郭建春
,
符少萍
,
刘姣
,
李瑞梅
,
江行玉
,
段瑞军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2.201509020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10、50、100、200 mg· kg-1)镉处理下,海雀稗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量受镉胁迫的影响及其体内镉的富集特征,进一步分析低镉处理(1 mg· kg-1)和高镉处理(50 mg·kg-1)镉在海雀稗根、茎、叶中的化学形态及根、叶中镉的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镉浓度≤50 mg·kg-1,海雀稗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和耐性系数都未显著下降,海雀稗根部对镉的积累远大于地上部分;海雀稗根系细胞壁中镉含量分配比例>50%,其次为可溶部分,高镉处理中细胞壁、可溶部分中镉的分配比例比低镉处理增加6.14%、0.32%,细胞膜部分和原生质体部分镉分配比例下降;海雀稗镉形态主要为氯化钠、醋酸提取态,高镉处理降低了毒性较高的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的比例总和,根中氯化钠和盐酸提取态,茎、叶中醋酸提取态、氯化钠提取态增加.研究表明,海雀稗中毒性较低、活性较弱的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Cd分配比例增加,根中细胞壁固持和液泡区隔化可能是海雀稗应对镉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
关键词:
海雀稗
,
镉胁迫
,
化学形态
,
亚细胞分布
秦丽
,
何永美
,
李元
,
李博
,
祖艳群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1200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Cd在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体内的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Cd对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续断菊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2)Cd在续断菊体内的化学提取形态分布为:NaC1提取态(FNaCl)> HAC提取态(FHAC)>HC1提取态(FHCl)>残渣态(iFR)>去离子水提取态(FW)>乙醇提取态(FE);(3)续断菊体内的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中,占总Cd含量的36%-47%,且随着Cd浓度的升高,细胞壁中的分布量增加;其次是细胞核中,占总含量的20%-33%;(4)续断菊体内低分子有机酸含量大小为: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酒石酸占有机酸总量的68%-96%,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均与体内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3和0.994(P<0.01)、0.953和0.982(P<0.05);(5)不同Cd浓度下,续断菊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占有机酸总量的52%-89%,且在30 d时与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7和0.978(P<0.05).根系分泌酒石酸和苹果酸促进了续断菊对Cd的吸收,续断菊体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参与Cd的吸收、运输、积累,从而缓解了Cd的危害;同时,细胞壁固持和活性较强化学形态的减少是续断菊耐Cd胁迫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Cd
,
续断菊
,
亚细胞分布
,
化学形态
,
低分子有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