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福
,
代建清
,
夏井兵
,
陈世杰
,
陈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NiCuZn铁氧体微粉,研究了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盐溶液流速对前驱体粒径的影响.通过XRD、TEM、激光粒度仪(LPS)、精密阻抗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盐溶液的流速为0.5 mL/min,搅拌速率为300 r/min时得到尖晶石相的粉体,粒度约为30 nm.将微粉体在500℃预烧,在900℃烧结后得到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8%,起始磁导率μi约为200,品质因数Q约为150.截止频率约为70 MHZ.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
NiCuZn铁氧体
,
低温烧结
,
磁性能
王俊勃
,
刘英
,
付翀
,
杨敏鸽
,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化学共沉淀和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复合Ag-SnO_2和La掺杂Ag-SnO_2触头合金,对合金触头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真空耐电压和电弧烧蚀实验,并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电性能实验前后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纳米复合AgSnO_2电接触合金保持了制粉时纳米SnO_2颗粒的形貌和粒度,尤其是含La掺杂的电接触材料,其氧化物粒度更细,分布更均匀.随氧化物粒度的减小,电接触材料的硬度和电阻率增加、耐电压强度降低、耐电弧烧蚀速率减小.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
热压烧结
,
La掺杂SnO_2
,
纳米复合AgSnO_2电接触合金
,
耐电压
李明利
,
杜丕一
,
纪松
,
钱坤明
,
倪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1.004
以硝酸钡、硝酸锶、草酸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草酸氧钛锶钡(BSTO,Ba_(0.6)Sr_(0.4)TiO(C_2O_4)_2·4H_2O)前躯体粉体,将该前躯体800℃煅烧4 h得到钛酸锶钡(BST,Ba_(0.6)Sr_(0.4)TiO_3)纳米粉体.用差热分析仪研究BSTO的热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钛酸锶钡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STO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失去结晶水、草酸氧钛跟(TiO(C_2O_4)_2~(2-))分解和BST结晶化3个阶段;所制备的钛酸锶钡粉体为高纯立方晶相,粉体呈类球状,平均粒径约为100 nm.
关键词:
钛酸锶钡
,
化学共沉淀
,
纳米粉体
,
热分解
李在元
,
翟玉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NH_4)_6Mo_7O_(24)·2H_2O和CuSO_4·5H_2O (Mo:Cu=60:40,质量比,下同)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制备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再经过氢还原得到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0±5) °C,pH 值为(5.1±0.1), 陈化时间为(8±1) h;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粒度为20 nm;氢还原温度为650 °C,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粒度小于100 nm.
关键词:
Mo-Cu复合粉
,
纳米
,
封闭循环氢还原
,
化学共沉淀
李在元
,
翟玉春
,
田彦文
,
马江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H2WO4和CuSO4·H2O(W:Cu=70 g:30 g)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W-Cu化合物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pH值5.0~5.2,陈化时间8 h±1 h.设计了封闭循环氢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在600℃下还原得到W和Cu混合均匀的复合粉.其粒径小于70 nm.
关键词:
W
,
Cu
,
W-Cu复合粉
,
纳米
,
封闭循环氢还原
,
化学共沉淀
杨敏鸽
,
王俊勃
,
张燕
,
丁秉钧
材料导报
以SnCl4和LaCl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混杂La的纳米SnO2,运用DSC-TG、XRD和TEM等对混杂La的SnO2纳米粉末的物相和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混杂La的SnO2粉末,焙烧温度在400~650℃时,主要成分为SnO2,750℃以上焙烧,主要成分为La2Sn2O7和SnO2.(2)La混杂是通过阻碍SnO2由非晶体向晶体转变来抑制纳米颗粒长大,一旦晶体形成,并达到一个临界尺寸值时,La元素便开始脱溶析出,并反应生成La2Sn2O7,其对纳米晶粒长大的阻碍作用消失,晶粒将迅速长大.
关键词:
纳米SnO2
,
La
,
Sn(OH)4
,
化学共沉淀
熊玉箫
,
黄风华
人工晶体学报
以L-半胱氨酸为修饰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ZnS∶Ni量子点.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和荧光光谱(PL)对量子点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光谱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S∶ Ni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结构,颗粒呈球形,平均尺寸约为2.9 nm,分散性良好;随着Ni2掺杂浓度的增加,ZnS∶ Ni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Ni2+掺杂浓度为0.7%时,发射强度达到最大.经室内自然光照后,ZnS∶ Ni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可达15.4%.修饰在量子点表面的L-半胱氨酸使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大分子可偶联性.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
ZnS∶Ni量子点
,
L-半胱氨酸
,
荧光量子产率
王俊勃
,
张燕
,
杨敏鸽
,
陈立成
,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技术及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掺杂Ag(SnFe)O2触头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合金触头及其燃弧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e元素的加入,使SnO2纳米颗粒在550℃以下焙烧制粉和750℃以下块体烧结成型时都未明显长大,保持在20 nm左右,制备的触头合金呈现纳米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在Ag基体中.在模拟电弧侵蚀试验中,该合金电弧阴极斑点铺展在较大区域,形成多点燃弧形貌,有效降低燃弧时间和电弧电流,分散电弧能量,使阴极斑点没有明显的液体喷溅、Ag的蒸发和第二相的分解,同时非晶的纳米第二相与Ag的润湿性更好,可进一步增加熔体粘度,提高耐电弧侵蚀性能.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
纳米(Sn Fe)O2
,
Ag基电接触合金
,
电弧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