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亮
,
马力祯
,
韩少斐
,
关明智
,
杨通军
,
杜俊杰
,
倪东升
,
郑石钧
,
吴巍
,
杨文杰
,
朱丽
,
吴北民
,
陈玉泉
原子核物理评论
介绍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注入器Ⅱ束流聚焦单元超导螺线管的初步测试。该测试在高度1600mm、直径510mm的垂直杜瓦中,利用型号为cryogenicsms的超导电源对磁体进行了励磁,并利用霍尔探头测试了其轴向磁场分布情况和漏场情况,其中心磁场励磁后可达8.20T,漏场分布和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同时,对励磁过程中骨架的应力应变状态做了测试。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骨架结构设计合理,应变状态变化平稳,磁体低温稳定性能良好。
关键词:
超导螺线管
,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
垂直测试
,
磁场测量
张苏雅拉吐
,
陈志强
,
韩瑞
,
刘星泉
,
林炜平
,
靳增雪
,
刘建立
,
石福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35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液态Pb-Bi散裂靶的设计中,需要可靠的理论计算工具精确地预言几个GeV能量范围的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产生的各种粒子和核素。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包Geant4计算研究了800 MeV至3 GeV质子入射铅、铋材料引起的中子产生双微分截面。比较了Geant4不同物理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其中,Geant4的QGSP BERT和QGSP INCL ABLA物理模型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实验数据。本工作证实了Geant4蒙特卡罗模拟软件包适合用于能量高达3 GeV的质子入射铅、铋引起的中子产生双微分截面的模拟计算。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
液态Pb-Bi散裂靶
,
中子产生截面
李军
,
罗文
,
肖拥军
,
宋英明
,
朱志超
,
郭谦
,
李卓成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4.550
采用国际开源程序包Geant4,构建高能质子束轰击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散裂靶的物理模型,模拟计算质子轰击液态金属铅、铅-铋合金和汞靶的泄漏中子谱分布,以及计算不同能量质子对应的铅靶泄漏中子产额和轴向积分分布,获得1 GeV质子对应的铅圆柱靶优化参数,考虑入射质子的利用率和整个堆芯的体积质量,优化靶半径范围为16~24 cm,靶高为100 cm,相关研究结果可为(ADS)散裂靶的物理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散裂靶
,
Geant4模拟
,
中子泄漏谱
,
参数优化
,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罗冰峰
,
郭玉辉
,
徐卫彬
,
刘海涛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3.305
设计了用于ADS注入器Ⅱ超导腔的低温恒温器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EPICS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以PLC和串口服务器等为核心控制硬件,用PID算法实现了恒温器内氦压和液氦量的自动控制,压力控制精度约为±100 Pa,液氦高度误差约+10 mm.利用EPICS和LabVIEW在局域网发布过程数据,实现了操作员界面对低温恒温器分布式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系统设计性能满足使用需求,已经在ADS注入器Ⅱ超导高频腔水平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
低温模块
,
控制系统
,
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
,
PID
何一川
,
钱文斌
,
贺智勇
,
崔文娟
,
赵强
,
陈志强
,
王志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2.263
在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ADS)系统中,次临界反应堆的功率控制是通过控制束流强度来实现.监测堆外中子注量率,不仅提供了反应堆功率指示,也为反应堆保护系统在启动和运行阶段提供了重要的监测信息,因此,堆外中子注量率的监测在ADS系统的控制与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3套裂变室和3套非补偿电离室来监测ADS堆外中子注量率.由于裂变室有脉冲、电流和均方电压3种操作模式,1套裂变室可以监测源量程、中间量程和功率量程等宽范围的反应堆功率.所以,使用的监测方法有3个优点,即:增加了监测通道的冗余度,提高了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以及能提供更多的轴向功率分布信息.由于这些中子探测器对中子能谱很敏感,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校准方法,即先用一个标准的中子源校准这些中子探测器,然后再将中子注量率除以一个修正因素.基于Geant4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取的裂变室和非补偿电离室的修正因素分别为5和42.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
裂变室
,
非补偿电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