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
,
涂旺荣
,
金培耕
,
刘志刚
,
程志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于挂壁式空调器在制冷/制热工况运行时的室内气流及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采用κ-ε紊流模型和非稳态求解方法,分别获得了在不同时间以及在不同的导风板旋转角度和出口风速情况下的室内气流及温度分布,并对原因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为合理控制温度和空调器的优化工作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空调器
,
制冷
,
制热
,
温度
,
数值模拟
石尧文
,
乔冠军
,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热电材料是能够使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化的材料,它的出现为制造无污染、无机械运动、高效率的发电和制冷设备提供了广阔前景.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热电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其发展过程中热电材料涌现出诸多种类,本文对热电材料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简要评述.
关键词:
热释电
,
热电材料
,
发电
,
制冷
刘军朴
,
陈江平
,
陈芝久
工程热物理学报
跨临界CO2节流前为超临界流体,节流前后的压差达7.0 MPa,加之其热物性与常规制冷剂明显不同,使得跨临界CO2节流相变过程比常规制冷系统复杂的多.本文以节流短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节流短管沿程压力、温度分布的方法,分析CO2节流相变过程特点,掌握其相变规律,为进一步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系统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关键词:
CO2(R744)
,
制冷
,
节流短管
,
两相流
姜周曙
,
王如竹
,
卢允庄
,
邵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一种以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复叠式多效制冷循环.通过热能在系统中的分级与多效利用,可提高制冷系统COP.在该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的温度高于200℃时,也不会产生腐蚀作用,因而是一种工艺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关键词:
吸附式
,
吸收式
,
制冷
,
复叠式
,
三效机
,
多效机
王勤
,
刘锐
,
陈福胜
,
王江浦
,
韩晓红
,
陈光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传统自复叠制冷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变浓度精馏型自复叠制冷系统,并搭建了实验装置,进行了两组不同开机模式下的系统开机对比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启用变浓度模块可使系统开机过程的排气温度下降10~30℃,排气压力下降o.4~1.1 MPa,输入功率下降40%左右,避免了润滑油的碳化,保证了压缩机的正常平稳开机,并最后实现了-175℃C的制冷温度.通过变浓度模块,可以使系统更自由地调节其参与实际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与成分,而且这种调节是可逆的.制冷温度越低,变浓度模块的效果越明显,变浓度运行方法特别适用于制冷温度低于-150℃C以下的自复叠制冷系统.
关键词:
自复叠
,
制冷
,
变浓度
,
实验
,
精馏
陈福胜
,
何巍
,
王世宽
,
郝楠
,
王勤
,
陈光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传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中引入阻力损失系数的新方法,考虑了从储液罐到发生器之间的阻力损失对气泡泵输送性能的影响,对气泡泵所输送的稀溶液流量进行修正计算,并给出了阻力损失系数与管径、浸没比的经验关联式.采用该新方法,对6 mm、8 mm和12 mm管径的R134a-DMF溶液气泡泵输送性能进行了实验数据和模型预测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用本文所提出新方法和经验关联式所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比传统气泡泵理论模型预测有很大的提高,为扩散吸收制冷系统的气泡泵输送性能优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气泡泵
,
输送性能
,
扩散吸收
,
制冷
,
数值模拟
孙兆虎
,
王国梁
,
姜培学
,
慕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设计了一种太阳能辅助空气源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二氧化碳热泵系统以及室内室外换热系统;针对春夏秋冬不同天气条件,可采用制热、制冷,热水、制热+热水、制冷+热水五种运行模式,实现热水和空调两大功能.利用搭建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跨临界CO2热泵热水与空调系统实验台,进行了水-水热泵与制冷循环系统、空气-水热泵与制冷循环系统以及太阳能辅助的热泵循环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越低,系统的性能系数越高;蒸发温度的升高同样也会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在冬季夜间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作为辅助热源可有效提高蒸发温度,同时延长蓄热水箱使用时间,满足整个夜间供热需求.
关键词:
CO2
,
跨临界循环
,
热泵
,
制冷
,
太阳能集热器
王勤
,
郝楠
,
孙腾飞
,
龚磊
,
韩晓红
,
陈光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研究了一种混合工质扩散吸收制冷循环,在带溶液泵的循环实验装置上,以R23/R32/R134a为混合制冷剂,He为扩散气体,DMF(二甲基甲酰胺)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压侧混合制冷剂在回热器中进一步被低压侧混合制冷剂冷却,使其在更低的温度下液化并与He扩散蒸发,可以实现较低的蒸发温度。中间沸点组分R32可以改善系统的制冷性能,有利于较低蒸发温度的实现。本文提出的水平蛇形套管换热器用作扩散吸收系统回热器是可行的,但还需进一步改进回热器的结构,提高加工工艺和安装精度。
关键词:
扩散吸收
,
制冷
,
混合工质
,
实验
邓建强
,
姜培学
,
卢涛
,
卢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从系统的COP、制冷量和有效能分析三个方面比较了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循环、蒸气压缩/回热制冷循环和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工况下,喷射循环的性能系数最大值比回热循环高18.6%,比常规循环高22.0%.喷射循环的制冷量比回热循环高8.2%,比常规循环高11.5%.有效能分析表明喷射循环极大地减小了节流损失,冷却放热损失和压缩损失也有相应的减少.
关键词:
跨临界循环
,
CO2
,
喷射
,
制冷
王文
,
王如竹
工程热物理学报
吸附床是固体吸附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对于连续回热等快速进行的吸附制冷循环,吸附床内温度的变化及其压力交变对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对吸附床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吸附率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其与采用平衡吸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文中比较及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吸附床在制冷循环中工作特性,并为吸附床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吸附
,
制冷
,
非平衡
,
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