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蒙
,
康永林
,
韩启航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DIL 805A膨胀仪上测定了Nb微合金化100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加热及两相区保温过程中的热膨胀曲线,根据杠杆定律计算的奥氏体体积分数与定量金相测量值符合较好.740、770和800℃保温100 s的过程中,奥氏体的等温相变动力学曲线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可分别由JMAK方程描述.第Ⅰ阶段时间指数较大,奥氏体体积分数增长较快,奥氏体长大由C的扩散控制;第Ⅱ阶段时间指数降低,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长明显变慢,奥氏体长大转变为由Mn的扩散控制.在较低的保温温度下,奥氏体长大可以更快的由C扩散控制转变为由Mn扩散控制.
关键词:
超高强
,
冷轧双相钢
,
奥氏体
,
等温
,
相变动力学
毛鸣
,
潘红波
,
刘永刚
钢铁研究
基于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采用ULAVC-CCT-AY-Ⅱ连续退火模拟器对其进行退火,通过拉伸试验测试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并利用OLYMPUS-BX51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760~780℃之间进行保温,缓冷温度设定为670℃,可获得铁素体加马氏体组织;添加Cr可以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预先再结晶处理改变了双相钢淬火后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得到较为均匀的F+M双相组织.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力学性能
,
淬透性
,
预先再结晶
代启锋
,
宋仁伯
,
郭志飞
,
贺子龙
,
杨富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研究连续退火工艺参数对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Gleeble-35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使用正交实验法设计连续退火工艺获得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研究发现:连续退火工艺参数对抗拉强度和总延伸率的影响程度依次是:临界区退火温度>保温时间>过时效温度;两阶段应变硬化特性随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在35%左右时,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关系明显呈线性;当马氏体体积分数接近50%时,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关系呈非线性,但两阶段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变化不大,两阶段并由曲线过渡;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在65%左右时,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关系呈非线性,两阶段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变化较大,并出现明显拐点.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连续退火
,
正交设计法
,
马氏体
,
应变硬化特性
陈连生
,
张健杨
,
田亚强
,
宋进英
,
魏英立
,
赵远
钢铁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EPMA电子探针研究了C-Si-Mn系双相钢锰配分行为及其对马氏体形貌、体积分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0.20C-1.28Mn-0.37Si在经双相区热处理后,在720℃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锰元素由铁素体向奥氏体中的配分量不断增加,达到化学势平衡(即饱和状态)所需的保温时间为1500s;马氏体体积分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达到饱和的时间是1 300 s;抗拉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达到某一时间时,抗拉强度保持恒定.
关键词:
低碳硅锰系
,
冷轧双相钢
,
锰配分
,
组织
,
力学性能
赵岩
,
蔡晓辉
,
刘振宇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64
采用带钢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连续退火过程中加热速率、两相区保温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冷轧双相钢DP98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加热速率有利于马氏体晶粒的细化和带状组织的改善,当加热速率达到45℃/s时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塑性.退火温度直接决定了硬质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分布和形貌,在800℃左右进行退火保温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保温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强塑性匹配较差.随着过时效温度的降低,强度升高,伸长率下降,试验钢退火后加工硬化系数明显增大.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连续退火
,
组织
,
力学性能
罗娟娟
,
史文
,
黄群飞
,
李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9.01.00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三种成分的双相钢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烘烤硬化性能和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随C含量的增加,双相钢强度上升,延伸率下降,初始加工硬化能力提高;合金元素Cr和V的加入有利于获得低屈服强度和高初始加工硬化能力的双相钢.此外,三种试验钢都具有良好的初始加工硬化能力和良好的烘烤硬化性能,且断裂特征皆为延性断裂.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组织
,
性能
,
断裂特征
王科强
,
刘仁东
,
王旭
,
林利
,
郭金宇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缓慢冷却速度和缓慢冷却终止温度对C—MnCr系冷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缓慢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的强度增加,伸长率则减小,屈强比变化不大,均在0.46左右。在不同缓慢冷却速度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索体和马氏体组成,随着缓慢冷却速度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明显增多。铁素体中存在非连续的碳化物沉淀相,能谱分析表明,该沉淀相为(Fe,Cr,Mn)3C,并且在较慢的缓慢冷却速度下,这种非连续的碳化物沉淀相数量少、尺寸大。缓慢冷却终止温度从590℃增加到680℃,试验钢的强度略有降低,而缓慢冷却终止温度超过700℃后,强度迅速降低,伸长率呈上升趋势,屈强比基本不变。在低缓慢冷却终止温度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并且马氏体中存在微细孪晶,而在高缓慢冷却终止温度下的马氏体则为板条状。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缓慢冷却
,
冷却终止温度
,
组织
,
性能
张增良
,
宋仁伯
,
程知松
,
赵爱民
,
赵征志
,
刘光明
,
熊爱明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7.05.030
在实验室试制了800 MPa级别的高强度低成本C-Mn-Si系双相钢,研究了双相钢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通过对三种不同成分的双相钢在(α+γ)两相区的加热淬火处理获得了不同F+M比例的双相钢钢板,其性能可通过调整双相处理工艺来调节.结果表明,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最优加热温度为760~800℃,缓冷速度为10℃/s.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连续退火
,
组织
,
力学性能
王辉
,
刘文艳
,
叶仲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Gleeble2000高温力学性能模拟试验机对不同铝含量双相钢高温热塑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双相钢的高温低塑性区向高温区域偏移,温度区间由低铝时的710~920 ℃升高到高铝时的800~1020 ℃;为了避免铸坯表面产生裂纹,高铝双相钢矫直段温度应控制在1050~1150 ℃范围内,冷却水应采用弱冷水制度,并合理控制钢中的N、S及O的含量.同时发现,试验钢高温热塑性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高温热塑性
,
应变速率
,
脆性区
,
连续铸造
王卫卫
,
李光灜
,
张江玲
,
张建
,
刘永刚
,
詹华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600
通过成分工艺优化,在传统冷轧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钢DP780的显微组织上引入了一定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研究了冷轧退火工艺参数对双相钢DP780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连续退火工艺来控制显微组织中一次铁素体、二次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比例、尺寸、形貌、分布,同时获得了连退工艺参数-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本质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在传统冷轧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钢的组织上引入了体积分数为5%~7%的残余奥氏体,不仅可以获得Rp0.2/Rm≤0.5的超低屈强比型冷轧DP780,也改善了成型性能.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
连续退火
,
工艺参数
,
残余奥氏体
,
超低屈强比
,
成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