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强
,
蔡开科
钢铁研究学报
评述了连铸坯内裂纹形成条件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得知内裂纹形成的临界应变随应变速率和钢中碳含量增加而减小;随Mn/S的提高而增大。另外,从凝固前沿的确定、显微偏析的影响和实验条件的差异等方面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连铸
,
板坯
,
内裂纹
,
临界应变
赵中里
,
吴大鸣
,
张亚军
钢铁钒钛
对添加不同含量V的Q235钢试样,采用钻孔压缩方法获得内裂纹,然后对其进行热愈合试验,研究了V对试样热愈合和形态演化的影响.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V的Q235钢在加热温度为800℃条件下,产生了明显的愈合,当V添加量为0.1%时,愈合效果最好.V添加到基体材料后,部分V固溶于基体,降低了基体金属Fe原子的扩散激活能,加剧了Fe的自扩散.分析认为,钢内裂纹愈合机理主要是扩散反应导致的热愈合及随后的修复结晶过程.在研究钢内裂纹愈合时,需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基体及裂纹区组织同时进行研究.
关键词:
Q235钢
,
内裂纹
,
V
,
热愈合
韩志强
,
蔡开科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8.020
对导致连铸坯中内裂纹形成的微观偏析进行了模型研究,模型中考虑了铁素体(δ)凝固向奥氏体(γ)凝固的转化以及MnS的析出,讨论了钢中C,Mn,S和P对凝固过程中晶间偏析、零强度温度(ZST)、零塑性温度(ZDT)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碳含量对凝固前沿枝晶间的微观偏析有显著影响,碳含量在0.1%-0.2%之间,P的偏析显著增加,S的偏析由于受到Mn的抑制而随碳含量变化不大;钢中P的偏析极其严重,初始P含量的增加显著加剧P在枝晶间的富集;枝晶间偏析增加的同时,凝固前沿零塑性温度(ZDT)降低.
关键词:
连铸坯
,
内裂纹
,
微观偏析
,
零强度温度
,
零塑性温度
王恩刚
,
赫冀成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11.020
应用连铸坯凝固传热与应力分析耦合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了坯壳与结晶器壁间气隙的大小和分布,着重研究了结晶器磨损对坯壳鼓肚变形和内裂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隙首先形成于坯壳的角部区域,并且以顶角处的气隙厚度最大,逐渐向中心区扩展;当结晶器磨损严重时,坯壳偏角区成为热节区,在热节区内坯壳厚度最薄,同时在结晶器下半部产生鼓肚变形,这种变形起始于坯壳最薄弱的偏角热节区在热节区附近的铸坯对角线凝固前沿产生的力学应变达到临界应变,使铸坯产生内裂纹.研究结果验证了严重的结晶器磨损是连铸坯产生鼓肚变形、偏角区内裂纹乃至漏钢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铸坯偏角区内裂纹是起源于对角线的凝固前沿并向温度相对较高的两个薄弱环节-表层热节区和凝固前沿方向扩展.
关键词:
小方坯连铸
,
凝固
,
应力
,
鼓肚变形
,
内裂纹
,
有限元方法
韩志强
,
蔡开科
金属学报
对导致连铸坯中内裂纹形成的微观偏析进行了模型研究, 模型中考虑了铁素体(δ)凝固向奥氏体(γ)凝固的转化以及MnS的析出, 讨论了钢中C, Mn, S和P对凝固过程中晶间偏析、零强度温度(ZST)、零塑性温度(ZDT)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钢中碳含量对凝固前支晶间的微的有显著影响, 碳含量在0.1%~0.2%之间, P的偏析显著增加, S的偏析由于受到Mn的掏而随碳含量变化不大.
关键词:
连铸坯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