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腾飞
,
徐岩
,
穆晓清
,
聂尧
催化学报
通过分析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催化外消旋苯基乙二醇(PED)不对称氧化还原合成(S)-苯基乙二醇的反应过程,结合微生物中糖类的代谢路径研究,建立了一种以木糖为辅助底物的NADPH辅酶再生的方法,提高了该催化系统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反应体系中添加8 g/L的木糖可使(S)-PED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和产率分别提高14%和10%; 菌体可重复使用3~4次,而产物ee值保持在98%. 考察了木糖对表达羰基还原酶重组大肠杆菌体系催化效果的影响,发现木糖是通过强化(S)-羰基还原酶的催化作用提高了催化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再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NADPH辅酶.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
全细胞
,
生物催化
,
苯基乙二醇
,
不对称氧化还原
,
木糖
,
NADPH再生
应小姣
,
姚善泾
,
关怡新
催化学报
研究了在高压CO2条件下利用粗状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 CICC1444活性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R)-α-苯乙醇.高压CO2条件可对粗状假丝酵母细胞的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反应的选择性反而有所提高,证实了高压CO2作为该反应环境是可行的.考察了底物浓度、细胞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反应产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底物苯乙酮的转化率和产物α-苯乙醇的产率均可达90%以上,对映体过量值(ee)保持在80%左右.与常压静置条件下的反应相比,高压CO2条件下粗状假丝酵母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分别提高了20%和40%左右,对映体选择性也提高了5%~10%.
关键词:
高压二氧化碳
,
粗状假丝酵母
,
全细胞
,
生物催化
,
苯乙酮
,
不对称还原
,
α-苯乙醇
邹树平
,
颜海蔚
,
胡忠策
,
郑裕国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576-2
研究了有机溶剂/缓冲液两相体系中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全细胞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制备(R)-环氧氯丙烷的过程.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最适有机溶剂异辛烷与缓冲液的体积比7:3,最适缓冲液pH 8.0,底物浓度574mmol/L,全细胞加入量0.07 g湿菌体/ml溶液,温度30℃.在此条件下于1L反应器中反应45 min,(R)-环氧氯丙烷的摩尔产率、光学纯度和时空产率分别达到37.5%,99.3% ee和0.286 mol/(L.).与单一水相体系相比,异辛烷/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底物浓度和(R)-环氧氯丙烷时空产率分别提高了55.2%和98.6%.
关键词:
环氧化物水解酶
,
全细胞
,
手性环氧氯丙烷
,
生物拆分
,
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
张帆
,
倪晔
,
孙志浩
,
郑璞
,
林文清
,
朱坡
,
居年丰
催化学报
考察了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CGMCC 1244)催化 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不对称还原生成光学活性(S)-4-氯-3-羟基丁酸乙酯((S)-CHBE)的性能,并对反应条件如摇床转速、相体积比、温度、初始底物浓度和pH值等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在水/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体系中,出芽短梗霉催化COBE不对称还原生成(S)-CHBE, 在30 ℃, pH 6.6, 摇床转速180 r/min和不对称反应 8 h 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ee值和浓度分别达到95.6%, 98.5%和47.1 g/L. 在控制pH值为6.6的情况下,通过分添加底物可有效提高产物(S)-CHBE浓度至75.1 g/L.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全细胞
,
出芽短梗霉
,
4-氯-乙酰乙酸乙酯
,
不对称还原
,
(S)-4-氯-3-羟基丁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