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昌
,
夏上达
,
段昌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2.001
为了阐明孤立发光中心自发辐射寿命对环境介质光学常数的依赖关系,从两个典型模型的前提假设出发分析了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并在已有的实腔模型基础上推广出更普适的实腔模型.根据这两个模型的适用条件对文献中已有的实验结果和采用的理论模型分析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现有的实验结果均可以得到圆满的解释.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光中心环境介质中发光寿命应该满足的模型的判据:对于稀土离子等孤立离子(其光学极化率可以当作零)作为发光中心时,其发光寿命的局域场效应所满足的模型与被替换的介质离子有关,在被替换的介质离子的极化率很小的情况下,为虚腔(Lorentz)模型,反之则满足实腔模型;当发光中心为纳米粒子(如量子点或含有发光离子的纳米尺度的绝缘体)时,局域场效应满足本文推广了的实腔模型.
关键词:
光谱学
,
自发辐射寿命
,
局域场效应
,
Lorentz模型
,
实腔模型
,
发光中心
,
折射率
张炳森
,
郑爱国
,
潘晓丽
,
牛一鸣
,
张晓昕
,
苏党生
,
宗保宁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25-1
雷尼镍型催化剂以其优越的电、磁、机械及化学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该类催化剂通常使用急冷法制备,以获得亚稳态均匀的非晶或纳米晶合金结构。例如急冷镍铝合金在一些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加氢反应中展现了卓越性能。通过引入杂原子,可调控其活性、抗酸性和磁性等,如铁掺杂可以增加磁性,满足磁分离技术和磁稳定床的需求;耐腐蚀铬的加入能够使催化剂适应酸性反应体系。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调控对提高雷尼镍型催化剂的性能起重要作用,而这些取决于材料的相组成、晶粒尺寸、孔径分布和杂原子引入等微观结构。因此,精细结构解析对急冷镍铝基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转化率的研究起重要作用。 Devred等通过真空传递样品台在透射和高分辨模式中研究了雷尼镍型催化剂的结构,并与其性能关联。除此,关于此类材料精细结构解析的文献很少。主要原因是此类催化剂在空气中易燃烧,不易得到其真实的微结构特征。此外,磁性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级别探索其微观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基于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雷尼镍型催化剂的研究,利用先进电子显微学探索其精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借助真空传递样品台,使用电子显微术和电子能量损失谱探索铁铬掺杂急冷镍铝合金催化剂的微结构,揭示了催化剂真实结构,并详细对比分析了原始、燃烧及钝化处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该工作将为研究急冷镍铝基催化剂“合成-结构-性能”关系提供真实的结构特征信息。利用真空传递样品台,我们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XRD确定了铁铬掺杂镍铝合金是由Ni2Al3和Ni组成。扫描透射模式中, X射线能谱(EDS)元素面扫显示Fe, Ni, Cr, Al和O元素均匀分布于催化剂中,并确定了其成分比例。样品中氧的存在是由于存放样品时少量镍被氧化,高分辨解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样品中有少量氧化镍。高分辨分析也给出催化剂中Ni和Ni2Al3的分布,大部分Ni分布在表面, Ni2Al3在样品中起骨架作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揭示Ni和Fe的存在形式为金属态,而Cr为氧化物。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原始、燃烧和钝化的铁铬掺杂镍铝催化剂的微结构。结果表明,燃烧后的催化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含有大量氧化镍,原始结构完全被破坏。但经过钝化处理样品的体相微结构未发生变化,颗粒尺寸、组成元素分布和体相相组成与原始催化剂相同,表面有一层氧化镍生成。钝化使得表面生成氧化镍层,可保护样品不被进一步氧化。对其微结构解析中发现大颗粒中铝含量高,说明碱提取铝过程中不完全,如果调控合成颗粒尺寸分布均一的催化剂,将会增加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提高其性能。综上所述,对比分析原始、燃烧和钝化样品的精细结构表明,利用真空传递样品台可以揭示铁铬掺杂急冷镍铝催化剂的真实结构;钝化处理样品的体相结构分析可以代表原始催化剂元素分布、体相相组成及颗粒尺寸分布等特征。这些微结构特征解析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催化反应机制和理解反应路径等。本文为分析易氧化和具有磁性的催化剂提供了微结构解析方法,如果能够用此方法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微结构,将对设计合成高性能催化剂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镍铝基催化剂
,
电子显微学
,
光谱学
,
真空传递样品杆
,
微结构
李建权
,
程平
,
王鸿梅
,
王占新
,
储焰南
,
周士康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3.005
在流动余辉质谱装置上,利用He的空心阴极放电产物与H2O反应制备了反应物离子H3O+(H2O)n(n=0~4),并观察了H3O+(H2O)n(n=0~4)与CH3OH、C2H5OH反应的产物离子,对它们进行了归属,分析了各种产物离子形成的离子-分子反应机制.
关键词:
光谱学
,
流动余辉质谱
,
甲醇
,
乙醇
甘雨洁
,
李伟
,
K.Kaniki
,
吴玲
,
杨晓华
,
刘煜炎
,
陈扬篌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3.004
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是一种对离子分子选择性测量的高灵敏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本文将以N2+和CO+为例,主要讨论该技术的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参量,介绍光谱信号测量中的优化过程.
关键词:
光谱学
,
离子分子
,
速度调制光谱
,
光外差光谱
,
磁旋转光谱
顾学军
,
方黎
,
郑海洋
,
孔祥和
,
周留柱
,
朱元
,
张玉莹
,
胡睿
,
张为俊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6.028
在飞行时间质谱仪上安装了一个新设计的固体样品快速进样装置,并改进了离子源结构,使用波长为248 nm的KrF准分子激光器,以2,5二羟基苯甲酸为基质,对几种罗丹明染料进行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研究,得到了各种样品的质谱图并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入射激光强度和不同浓度样品对质谱信号的重复性和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样品和基质能够同时溶于同一种溶剂,只需一台单一波长激光器就能对众多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
关键词:
光谱学
,
飞行时间质谱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
罗丹明
张玉平
,
杨世植
,
洪津
,
张彪
,
孟凡刚
,
龚平
,
张玉亮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2.008
简要叙述了叶绿素荧光仪的物理机理,详细介绍了将微弱荧光信号转换为具有较高信噪比的电压信号的电路设计.
关键词:
光谱学
,
微弱信号检测
,
锁相放大器
,
荧光仪
胡睿
,
方黎
,
郑海洋
,
朱元
,
张玉莹
,
孔祥和
,
周留柱
,
顾学军
,
张为俊
,
鲍健
,
熊鲁源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21
通过在自行研制的气溶胶飞行时间激光质谱仪上对苯酚、苯胺、1,3-二氯苯、硝基苯气溶胶单粒子的质谱特征进行了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a,LDI-TOFMS)研究,分别得到了它们的质谱图,分析了它们特征谱的形成机理.发现这几种芳香族化合物气溶胶单粒子的LDI-TOFMS谱都是容易优先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母体离子峰M+,其官能团也极易脱落,这为我们进行有机分子在气溶胶状态下的激光质谱特征研究以及单颗粒大气气溶胶化学组成的鉴别提供了基本信息.
关键词:
光谱学
,
气溶胶单粒子
,
母体离子峰
,
激光解吸附电离
,
飞行时间质谱
邵杰
,
高晓明
,
杨顒
,
黄伟
,
裴世鑫
,
袁怿谦
,
张为俊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22
利用近红外可调谐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用直接吸收光谱技术和波长调制光谱技术初步观测了CO2在1.31 m附近的吸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4.5torr压力下,可探测最小吸收线强度为3.769×10-27μcm-1/(molecule·cm-2),相应的信噪比是16.8.
关键词:
光谱学
,
波长调制
,
二次谐波
,
高灵敏度探测
,
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