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峰
,
何作利
,
李军奇
,
魏娜
,
郭丽英
功能材料
采用溶胶-微波水热法使TiO2前驱体微球表面形成自组装介孔结构,得到F掺杂的介孔TiO2微球.利用SEM、TEM、XRD、XPS、PL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的直径约为400nm,由于NaF的加入,纳米晶粒(12±0.5)nm和介孔(约10nm)的形成使粗糙度明显增强;F的掺杂没有引起新的萤光现象,但F的掺杂能够增加TiO2微球PL光谱的强度.PL谱表明样品在396和464nm范围内有很强的蓝光发射特性,这与样品的微观结构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F-TiO2
,
介孔微球
,
自组装结构
,
溶胶-微波水热
,
光致发光(PL)
,
生长机理
阳福
,
容建华
,
刘应亮
,
袁定胜
,
张静娴
功能材料
利用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将罗丹明B(RhB)分子嵌入其中,获得了纳米复合材料.测量了光致发光谱,观察到纳米孔中小分子的光致发光蓝移现象,与不同浓度RhB无水乙醇溶液的光致发光相比,纳米孔中的RhB的发光接近单分子发光行为,这种现象与纳米孔对有机分子的聚集程度的限制有关.同时观察到纳米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远强于液相染料,初步推断为二氧化硅基质对染料分子产生了能量传递.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
光致发光(PL)
,
蓝移
,
罗丹明B
,
能量传递
董艳锋
,
李清山
,
张立春
,
宋连科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Eu3+,Li+共掺杂的ZnO薄膜,分别在450,500,550和600℃条件下进行退火,退火气氛为真空.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光致发光(PL)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u3+,Li+共掺杂的ZnO薄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Eu3+,Li+没有单独形成结晶的氧化物,均以离子形式掺入ZnO晶格中.PL谱中有较宽的ZnO基质缺陷发光,ZnO基质与稀土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但没有有效的能量传递.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薄膜发光先增强后减弱,退火温度为550℃时发光最强.当用395 nm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时,仅观察到稀土Eu3+在594 nm附近的特征发光峰,但发光强度随退火温度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ZnO:Eu3+
,
Li+薄膜
,
脉冲激光沉积
,
XRD
,
光致发光(PL)
,
稀土
朱振峰
,
杨冬
,
魏娜
,
何作利
,
刘辉
材料导报
以Zn(NO3)2·6H2O、NaOH和聚乙二醇(PEG,Mn=2000)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结晶性能良好的ZnO纳米棒及其3D组装结构.利用EDS、XPS、SEM、TEM、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合光致发光(PL)谱研究了样品的PL性能,并对ZnO纳米棒及其3D组装结构的生长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ZnO纳米棒的直径约为300nm,长径比约为3,3D组装结构的直径约为2μm,ZnO纳米棒及其3D组装结构的生长可能与PEG模板的导向作用有关.PL谱表明样品在413~464nm内有很强的蓝光发射特性,这与样品的微观结构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微波水热
,
ZnO
,
自组装
,
光致发光(PL)
瞿发俊
,
徐华
,
吴雪梅
,
诸葛兰剑
功能材料
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SiOxNy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发光(PL)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和TEM的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是非晶结构;用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397.8eV位置处出现一个对应于N1s的对称峰,表明样品中的N原子主要与Si原子结合,FTIR的实验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光吸收测量结果显示SiOxNy薄膜的光学带隙比Si-SiO2薄膜宽.在225nm波长的激发下,测得在590nm处有强的黄光发射,并利用能带模型讨论了可能的发光机制.
关键词:
硅氮氧薄膜
,
光学带隙
,
光致发光(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