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琅洪
,
史学军
,
李辉
,
宁国山
,
张匀
,
李瑾伟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定向凝固速度对DSM11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获得柱状晶生长的条件下,随凝固速度提高,枝晶间距细化,合金中的γ'相、碳化物和共晶组织细而均匀;当凝固速度为11mm/min时,出现严重的枝晶分叉和不连续现象.凝固速度变化对合金高温持久性能影响显著.凝固速度为7 mm/min时,合金持久性能最高,对应枝晶间距和共晶含量的低谷,伴随着细小枝晶和均匀的显微组织.
关键词:
DSM11合金
,
定向凝固
,
枝晶
,
元素偏析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李阳
,
李莎
,
曾莉
,
王岩
,
方旭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热力学计算、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分析研究了GH4700合金铸锭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偏析情况,并研究了均匀化温度与时间对合金元素再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H4700合金铸锭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Nb、Ti等元素大量偏聚于枝晶间,主要的析出相为γ'相、Laves相、MC碳化物及少量的δ相,热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在均匀化过程中,元素发生明显的再分配,随着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Ti、Nb元素逐渐扩散均匀,当热处理制度为1170℃×48 h时,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有害析出相回溶,是可选的均匀化工艺.
关键词:
GH4700合金
,
元素偏析
,
均匀化
,
残余偏析指数
康爱军
,
郭强
,
顾容
,
王琳
,
杨天亮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能谱仪等对国产3Cr2NiMnMo钢大型模块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增加高温扩散退火前后的模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增加高温扩散退火前,该大型模块中存在粗大针状异常组织,主要为中高碳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其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正常基体组织,还存在着铬、碳、钼等元素的偏析;增加了高温扩散处理后,改善了元素的偏析,消除了异常组织,使模块的组织及硬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提高,达到国外产品水平.
关键词:
大型模块
,
显微组织
,
元素偏析
,
3Cr2NiMnMo钢
霍晓阳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显微组织和断口分析并与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13钢铸态组织特征、碳化物类型和分布对等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却过程中,H13钢铸锭会产生严重的宏观元素偏析,在铸锭的个别区域,特别是最后凝固的中心区域,出现的少量不平衡亚稳定共晶碳化物、宏观偏析严重的铸态组织经变形而形成的带状组织、缓慢冷却形成的二次碳化物网是影响H13钢等向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
等向性
,
元素偏析
,
带状组织
,
碳化物网
余竹焕
,
刘林
,
赵新宝
,
张卫国
,
张军
,
傅恒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碳(C)对第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AM3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枝晶形貌和间距无明显变化,合金中共晶的数量明显减少,一次碳化物逐渐增多.该合金中一次碳化物形貌通常为块状、骨架状和汉字状.当含碳量较高时,碳化物形貌为由骨架状连接形成的网状碳化物(汉字状碳化物).
关键词:
碳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显微组织
,
元素偏析
李剑锋
,
周铁涛
,
燕平
,
赵京晨
,
刘培英
,
韩凤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6.005
采用快速凝固法拉制壁厚分别为0.8,1.5,2.5mm的单晶薄壁试样,研究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截面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随截面尺寸减小,不同厚度薄壁试样凝固组织一次枝晶间距减小,二次枝晶间距先增大后减小;相对于15mm试样,薄壁试样枝晶干处γ′相尺寸变小,枝晶间γ′相尺寸变化不大,γ/γ′共晶含量明显减少.能谱分析表明不同厚度薄板试样元素偏析程度相对于15mm试样均得到一定缓解,但各不同厚度试样元素偏析变化不大.对三种厚度薄板试样进行真空固溶热处理后发现共晶已基本消除,而15mm试样还残留少量共晶.
关键词:
截面尺寸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凝固组织
,
元素偏析
谢永军
,
梁学锋
,
缪宏博
,
李伟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GH742合金钢锭的显微组织、初熔点、元素偏析及其消除办法.研究表明,钢锭原始铸态组织基体γ中有大量γ'相,枝晶间存在少量γ/γ'共晶相、针状金属间化合物(Ni3Nb)、白色块状镧化物和部分骨架状碳化物.初熔点在1130~1160℃之间.钢锭经1135℃×24h均匀化处理可消除枝晶偏析,使组织均匀.
关键词:
GH742
,
钢锭
,
显微组织
,
元素偏析
,
均匀化
罗银屏
,
周亦胄
,
刘金来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148
在一种高性能无Re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分别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Ru和Cr,通过DTA,OM,SEM和EPMA等分析方法,研究Ru添加以及Cr含量变化对无Re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u添加会增加共晶面积分数,使铸态组织中析出富Ru相,富Ru相析出量随Ru和Cr的同时添加而大量增加;Ru添加能促进TCP相形成元素W向枝晶干偏聚,抑制Mo向枝晶间偏聚;Cr含量增加能降低W的偏析系数,但对Mo的偏析系数无明显影响;Ru和Cr会共同作用影响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偏析,从而影响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和合金的组织稳定性.
关键词:
Ru
,
Cr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凝固特性
,
元素偏析
黄书林
,
杨屹
,
杨刚
,
兰乔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23
目的:分析导辊贯穿裂纹萌发和扩展的机理。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手段分析贯穿裂纹的裂纹源和扩展区域的显微图像和化学成分,结合X射线衍射仪和维氏硬度仪研究裂纹导辊组织中碳化物的种类及硬度,运用数值模拟分析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情况,分析Cr12 MoV导辊中贯穿裂纹的萌发原因和扩展机理。结果元素偏析是Cr12 MoV导辊贯穿裂纹萌发的主要原因,近表面氧、铬两种元素明显高于裂纹扩展区域,导辊在内应力的作用下分离,在近表面处产生裂缝,形成裂纹源。高硬度共晶碳化物是Cr12MoV导辊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共晶碳化物主要是(Fe,Cr)7C3型块状颗粒,硬度为1327HV,其周围产生大量微裂纹,并相互连接形成网状而分割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扩展,形成贯穿裂纹。采用扩展有限元法( XFEM)对贯穿裂纹进行模拟仿真,对裂纹扩展应力进行分析,裂纹尖端应力最大,约为裂纹扩展应力的1.5倍;沿裂纹扩展方向,应力先急剧减小,然后呈抛物线型,在导辊径向厚度达最大时存在一个极大值,在导辊上下表面应力最小。结论导辊中合金元素和共晶碳化物对其裂纹的萌发和扩展具有较大影响,裂纹扩展应力场与初始裂纹位置和导辊尺寸直接相关。
关键词:
贯穿裂纹
,
Cr12 MoV
,
导辊
,
失效机理
,
元素偏析
,
数值模拟
杨丽霞
,
陈健
,
宋权威
,
李冬玲
,
贾书君
,
李小佳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68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布分析技术对于管线钢的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系统优化了激光剥蚀载气流量、剥蚀孔径、剥蚀速率及ICP-MS载气流量、元素积分停留时间等工作参数.通过线扫描方式剥蚀 GSBH40068-X-93系列标准样品,以57Fe为内标,绘制了校准曲线.建立了基于管线钢中Al、Mn、Ni、Cu、Mo等元素的LA-ICP-MS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实验方法对X80管线钢裂缝区域进行了成分分布分析.LA-ICP-MS定量分析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吻合,裂缝区域各元素二维分布结果与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线扫描结果相一致,证实了LA-ICP-MS方法应用于管线钢样品分布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各元素二维分布图直观反映了不同位置处的偏析状态,进一步揭示了样品裂缝的形成可能与Al2O3、MnS夹杂物、富碳相的存在及元素Mo偏析有关.实验方法有望为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及新材料研发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及质量控制手段.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管线钢
,
裂缝
,
分布分析
,
元素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