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
李士杰
,
王颖霞
,
李能
,
张婉静
,
林炳雄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09)60067-X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法合成了Ce-Al-O两相氧化物,并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27A1魔角核磁、N2吸附-脱附和储氧量测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相共生时CeO2和γ-Al2O3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相互调变了彼此的存在状态和微观结构,抑制了两物相晶粒的长大,从而提高了γ-Al2O3的高温水热老化稳定性,并使Ce-A1-O体系两相氧化物的储氧能力比单相的纳米CeO2提高了2~3倍,即使在高温水热处理后样品仍保持很高的储氧性能.
关键词:
氧化铈
,
氧化铝
,
两相共生共存
,
强相互作用
,
晶格畸变
,
水热稳定性
,
储氧能力
张馥鼎
,
马新胜
,
高玮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7.04.00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E0.75Zr0.25O2固溶体.通过BET、XRD、SEM/TEM、程序升温还原和氧脉冲吸附等方法对合成产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2O2加入量、水热处理和表面活性剂的浸渍对固溶体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其中水热处理和表面活性剂的浸渍是影响固溶体最终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掺杂镧钇的铈锆固溶体经900℃老化6h后,仍保持单一的立方相结构,比表面积大于60m2·g-1,储氧量达到9.57mL·g-1,显示了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储氧能力的高温稳定性.
关键词:
稀土-锆固溶体
,
高温稳定性
,
储氧能力
,
织构特征
,
掺杂
张世政
,
徐要辉
,
汪庭语
,
李锐星
,
才鸿年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16
以(CH2OH)2和H2O的混合溶液为溶剂, Ce(NO3)3?6H2O和In(NO3)3?4.5H2O分别为Ce和In源, 采用溶剂热法在200 ℃下合成了前驱体, 再经500 ℃焙烧2 h制备了In3+掺杂的CeO2粉末. 通过研究一系列In3+的添加浓度, 得出In3+掺杂CeO2中In3+的固溶度为1% (摩尔分数). In3+掺杂对CeO2形貌的影响不大, 固溶In3+前后的CeO2颗粒形貌均为层状结构, 但当In3+的添加量高于固溶度时, 出现了细碎的第二相颗粒. In3+饱和掺杂浓度时CeO2粉末的比表面积高于未掺杂的CeO2, 达到100 m2/g, 当In3+的添加量大于等于3%时比表面积有所下降. In3+添加量对储氧能力的影响为: 首先, In3+的引入能够明显降低CeO2的低温还原峰温度; 其次, 当In3+的添加量为饱和浓度1%时, CeO2的低温储氧能力由未掺杂的3.6×10-4 mol/g提高到4.4×10-4 mol/g; 当In3+的浓度大于等于3%时, 试样的低温储氧能力先有所下降, 随后趋于稳定. 不同In3+添加量CeO2粉末的晶格常数、氧空位浓度、比表面积和低温储氧能力都在1% In3+固溶度的位置出现了转折. 低温储氧能力与比表面积和氧空位浓度都有关联, 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CeO2
,
In3+
,
掺杂
,
储氧能力
,
溶剂热
张世政
,
徐要辉
,
汪庭语
,
李锐星
,
才鸿年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16
以(CH2OH)2和H2O的混合溶液为溶剂,Ce(NO3)3·6H2O和In(NO3)3·4.5H2O分别为Ce和In源,采用溶剂热法在200℃下合成了前驱体,再经500℃焙烧2h制备了In3+掺杂的CeO2粉末.通过研究一系列In3+的添加浓度,得出In3+掺杂CeO2中In3+的固溶度为1%(摩尔分数).In3+掺杂对CeO2形貌的影响不大,固溶In3+前后的CeO2颗粒形貌均为层状结构,但当In3+的添加量高于固溶度时,出现了细碎的第二相颗粒.In3+饱和掺杂浓度时CeO2粉末的比表面积高于未掺杂的CeO2,达到1 00 m2/g,当In3+的添加量大于等于3%时比表面积有所下降.In3+添加量对储氧能力的影响为:首先,In3+的引入能够明显降低CeO2的低温还原峰温度;其次,当In3+的添加量为饱和浓度1%时,CeO2的低温储氧能力由未掺杂的3.6× 10 4 mol/g提高到4.4×10-4 mol/g;当In3+的浓度大于等于3%时,试样的低温储氧能力先有所下降,随后趋于稳定.不同In3+添加量CeO2粉末的晶格常数、氧空位浓度、比表面积和低温储氧能力都在1%In3+固溶度的位置出现了转折.低温储氧能力与比表面积和氧空位浓度都有关联,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CeO2
,
In3+
,
掺杂
,
储氧能力
,
溶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