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薄带连铸低碳钢中纳米硫化铜析出机理研究

刘中柱 , 小林能直 , 长井寿

钢铁

采用TEM研究了薄带连铸低碳钢中的硫化铜析出行为及其与基体的位向关系.在试样(001)Cu2s∥(001)α-Fe中发现小于50nm的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硫化铜在晶内析出.这些纳米硫化铜与基体具有如下共格位向关系:和[110]Cu2S∥[110]α-Fe.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比较了硫化锰和硫化铜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析出行为.计算表明,与硫化锰相比,硫化铜在奥氏体低温区域和铁素体区域具有析出优势.带钢连铸过程中的快速冷却以及硫化铜和基体的共格关系导致了所观察到的纳米尺寸硫化铜.

关键词: 硫化铜 , 析出 , 位向关系 , 带钢连铸

高铝TRIP钢的微观组织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研究

何方 , 孙新军 , 刘清友 , 项金钟

钢铁

主要研究了高Al TRIP钢的显微组织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通过光学显微镜、SEM、TEM观察了其微观组织.通过TEM观察了钢中马氏体与贝氏体的形貌.通过电子衍射斑分析,得出了残余奥氏体与马氏体的位向关系为K-S位向关系,奥氏体母相与贝氏体的位向关系为N-W位向关系.为研究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对试验用钢进行了不同应变量的单向拉伸,用X射线测量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真应变小于0.11时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随应变量增加而减少.真应变量大于0.11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随应变量增加变化不大.为了研究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将试验用钢冷却至不同的温度.发现高Al TRIP钢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很高,深冷至-196℃条件下不发生马氏体转变.

关键词: 残余奥氏体 , 位向关系 , 相变诱导塑性 , TRIP钢 , 奥氏体热稳定性

XD反应合成Al3Ti,α-Al2O3和TiB2/Al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朱和国 , 王恒志 , 熊党生 , 袁运站 , 孙强金 , 吴申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借助于SEM和TEM研究了Al-TiO2-B2O3系热扩散反应法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结果表明:在B2O3与TiO2摩尔比小于1时,增强相由棒状的Al3Ti及颗粒状的TiB2和α-Al2O3组成. Al3Ti与基体的界面干净、相容性好,在基体中分布均匀;TiB2与铝基体界面干净,并存在以下位向关系:[231]Al∥[0001]TiB2, (204)Al∥(2420)TiB2,可成为基体结晶时的核心,细化基体晶粒;α-Al2O3与铝基体的润湿性差,被推挤到基体颗粒的界面呈偏聚状态,并存有孪晶现象,其孪晶面为(111),孪生方向为[112 ].

关键词: 热扩散反应 , 界面结构 , 铝基复合材料 , 位向关系 , 偏聚

Ni-Cr合金真空钎焊金刚石的碳化物生长及位向关系

卢金斌 , 席艳君 , 王志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Ni-Cr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钎焊单晶金刚石磨粒试验,使用SEM、EDS和XRD对Ni-Cr合金钎焊金刚石的碳化物生长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钎焊过程中,在Ni-Cr合金完全熔化前,在合金前端有碳化物开始形核,并生成排列整齐的Cr_3C_2和无序的SiC,Cr_3C_2的生长方向与金刚石的外露晶面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合金完全熔化后,在金刚石表面生成两层碳化物,内层为排列整齐的Cr_3C_2,外层为无序的Cr_7C_3.

关键词: 真空钎焊 , 金刚石 , 碳化物 , 位向关系 , 晶面

相邻板条马氏体间位向关系的TEM研究

杨卓越 , 陈嘉砚 , 苏杰 , 张永权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6.009

研究了1Cr21Ni5Ti双相不锈钢γ相在0℃以下的马氏体相变,着重测试和分析了相邻板条马氏体间位向关系.结果表明: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K-S或N-W关系)决定了相邻板条马氏体间的位向关系,K-S或N-W关系条件下板条马氏体变态使得相邻板条马氏体间呈多种位向关系.交替排列的互为孪晶的马氏体板条间不存在残留奥氏体,这是马氏体自协调形成的结果,这一孪晶位向关系与K-S关系马氏体变态的孪晶关系不同.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 马氏体相变 , 位向关系 , K-S关系 , N-W关系

38Si2Mn2Mo钢下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析出行为

刘江文 , 罗承萍 , 肖晓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1.003

研究了38Si2Mn2Mo钢等温下贝氏体中和淬火回火后马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在下贝氏体中存在两组ε-碳化物,它们与贝氏体铁素体保持Jack位向关系,而与奥氏体无固定取向关系,ε-碳化物的惯习面为{100}b,未见碳化物在奥氏体一侧析出。表明下贝氏体具有碳过饱和度,ε-碳化物是从贝氏体铁素体中析出的,具有与回火马氏体相似的切变特征。

关键词: 下贝氏体 , 回火马氏体 , ε-碳化物 , 位向关系 , 碳化物析出源

Cu-Cr-Zr-Mg合金早期时效析出贯序

余方新 , 程建奕 , 沈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 Cu-0.69Cr-0.10Zr-0.02Mg 合金在450℃早期时效的析出贯序。研究表明:合金在450℃早期时效的析出贯序为过饱和固溶体→溶质偏聚→FCC富Cr的GP区(Ⅰ)→FCC有序富Cr的GP区(Ⅱ)→BCC有序富Cr相。在脱溶演变过程中,析出相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由完全共格界面向共格-半共格界面转变,位向关系由立方-立方向Nishiyama-Wassermann位向关系转变。共格界面的形成有利于FCC富Cr相的形成。富Cr析出相的有序化加速析出进程,并有利于BCC相的形成,促进了Nishiyama-Wassermann位向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 Cu-Cr-Zr-Mg合金 , 析出贯序 , 时效 , 有序化 , 共格界面 , 位向关系

18Cr18Mn2MoN奥氏体不锈钢在900℃等温过程中的析出行为

马玉喜 , 荣凡 , 周荣 , 朗宇平 , 蒋业华

钢铁

用金相法、电镜观察等分析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18Cr18Mn2Mo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碳)化物及金属间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18Cr18Mn2MoN不锈钢中,随900℃等温时间的延长,Cr2N析出过程为:沿晶界以链条状析出→沿三晶界交汇处以胞状析出并伴随少量的晶内析出→逐渐向晶内生长并与晶内析出物相连呈层片状布满整个晶面;随着氮化物的析出伴随有σ、x和γ'相析出.探讨了各析出物的析出机理,通过析出物形貌的TEM观察和选区衍射分析(SAD)确定了几种析出物的晶体结构及其与基体的位向关系.

关键词: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 氮化物 , 碳化物 , 位向关系 , 晶体结构

沉淀相变晶体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邱冬 , 张文征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4.002

相变晶体学是对工程材料进行组织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沉淀相变晶体学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个模型的使用前提、适用条件、求解思路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分别进行了评述;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在求解能力方面的差异,指出采用O线模型和近重位位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为理解相变晶体学特征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工具.

关键词: 沉淀相变 , 晶体学 , 理论模型 , 位向关系 , 惯习面

从相变出发理解和计算变体间位向差

吴静 , 张文征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8.001

本文从相变出发,结合母相对称性建立相变与变体位向差之间的定量联系,详细介绍了如何计算相变矩阵和以之为基础的变体间位向差,并以fcc→bcc相变系统为例,运用相变矩阵和对称操作矩阵计算了N-W位向关系下变体间位向差,结果与前人从位向关系出发计算结果一致.本文方法有助于理解位向差的成因,特别有助于开展对无理位向关系引起的变体间位向差的分析.文中还进一步运用点群理论讨论了立方系N-W,K-S,Bain位向关系下独立存在的变体数目,并且推导了相变矩阵与位向关系矩阵之间的转换关系.

关键词: 变体 , 相变晶体学 , 对称性 , 位向关系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