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
,
郑晓泉
,
屠德民
,
张要强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5.05.007
空间电荷是描述介质微观缺陷(介质局域态密度或陷阱密度)的重要表征参数,空间电荷在有机材料中聚集会导致材料的老化和击穿性能下降.文章以交联聚乙烯为研究对象,用电声脉冲法( PEA)测量了在不同电场强度和短路条件下交联聚乙烯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分布,分析了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对空间电荷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 IR)分析了空间电荷对交联聚乙烯局部化学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从空间电荷角度来看,温度为 170℃、交联时间为 20分钟或以上时交联效果最佳,此时,试样中因添加剂等小分子所导致的杂质粒子减少到最小程度,减少了电荷陷阱,因此在直流电场下空间电荷积聚也最少.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
交联工艺
,
空间电荷
,
电声脉冲法( PEA)
朱爱荣
,
曹晓珑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5.03.012
利用差视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聚乙烯的过氧化物交联、硅烷交联、辐照交联方法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的结晶形态的影响,发现聚乙烯交联的方法不一样,材料所经历的热历史差异很大,从而交联后聚乙烯的结晶形态差异也很大.交联聚乙烯的结晶过程和交联过程存在互相作用 .因此在利用交联方法改性提高聚乙烯性能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控制热过程 ,使材料聚集态结构处于合理的状态,才能使交联聚乙烯绝缘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
绝缘
,
结晶形态
,
差热分析
任志刚
,
罗潘
,
徐阳
,
叶宽
,
冯义
,
徐曼
,
李华春
,
任文娥
,
王立
绝缘材料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多根退役110 kV及22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进行差示扫描量热、热失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研究了绝缘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电缆带电运行使XLPE的熔程变宽,带电运行的时间与材料的结晶度没有明显的关系.热失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反映出退役XLPE电缆中只有少数试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热氧老化,大多数电缆绝缘层没有发生明显的热氧老化.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
聚集态结构
,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热重法
,
红外法
龚方红
,
俞强
,
李锦春
,
林明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凝胶含量、平衡溶胀比和高温模量等的测定,比较了过氧化物交联LDPE和硅烷交联LDPE的结构与性能的差异.根据交联网络方程和Mooney-Rivlin方程的计算表明,当凝胶含量相同时,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密度远小于硅烷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密度.采用苯中的平衡溶胀比或交联密度来表征LDPE交联物的交联程度比采用凝胶含量来表征更为确切.而LDPE/沸腾苯体系的Huggins参数为0.30.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
凝胶含量
,
平衡溶胀
,
交联密度
,
Huggins参数
张显友
,
韩志东
,
吴泽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0.01.005
介绍了硅烷交联无卤阻燃体系各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其阻燃性能,拉伸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测试,得到较好的无卤阻燃剂Mg(OH)2与Al(OH)3配比,通过树脂改性及阻燃剂的表面处理,使无机填料与树脂相容性提高,得到较好性能的阻燃体系.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
绝缘料
,
硅烷交联
,
无卤阻燃
,
氧指数
杨毅伟
,
柳松
,
彭嘉康
,
姚航
,
王霞
绝缘材料
针对电缆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扩张状态可能对附件绝缘性能及运行可靠性的影响,采用电声脉冲法(PEA)测试并研究不同拉伸率下(0%~50%)硅橡胶(SR)单层介质以及与交联聚乙烯(XLPE)组成双层介质的空间电荷特性。结果表明:拉伸对单层SR体内空间电荷的分布影响不大,但在XLPE/SR双层介质中,拉伸会改变电荷越过界面的势垒,界面电荷量随拉伸率的提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合理选择拉伸率可以对电缆附件空间电荷的影响达到最小。
关键词:
拉伸率
,
交联聚乙烯
,
硅橡胶
,
空间电荷
,
电缆附件
霍瑞美
,
刘飞
,
江平开
绝缘材料
将商业用交联聚乙烯在150℃下ASTM Ⅱ类老化箱内进行老化试验,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TG快速热寿命评估方法与实际老化过程中的联系。结果表明:寿命终止时的交联聚乙烯在空气氛围中第一阶段的热降解行为比较接近于实际运行中的老化过程。交联聚乙烯在150℃下的热老化终止寿命接近336 h,老化活化能为114.25 kJ/mol,通过热老化寿命公式得到交联聚乙烯在工作温度70℃下的使用寿命大概为74年,比较接近实际应用值。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
热重分析TG
,
热老化
,
寿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