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雁
,
蔡伟民
,
周德瑞
,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3.008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O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可有效地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且体系中化学交联结构的引入,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关键词:
聚氨酯(PU)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
,
BaTiO3
,
纳米复合体系
,
相容性
唐冬雁
,
刘莉莉
,
张巨生
,
金政
,
赵连城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4.05.009
分别采用BaTiO3纳米粉和纤维为填料,以改性的聚氨酯(PU)和不饱和聚酯树脂(UP)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为骨架材料,采用在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均匀性较高BaTiO3/IPNs复合型阻尼材料,并研究了BaTiO3形态及复合量对BaTiO3/IPNs型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后材料的阻尼性能,除与无机填料的性质有关,主要受其形态影响,纤维状BaTiO3对复合体系的阻尼损耗因子(tanδ)极值和阻尼损耗模量(E′)峰面积提升较为明显;BaTiO3纳米粉的复合量增加到70%(V/V)),E′增加102倍,且tanδ曲线肩峰和主转变峰的位置均移向高温区,相应明显拓宽了室温区的阻尼损耗因子值.
关键词:
BaTiO3
,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
,
复合材料
,
阻尼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