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福忠
,
罗艳
,
马培华
,
张丽梅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非分散的萃取方式,将乳状液膜体系Span80/皂化D2EHPA/煤油/液体石蜡/盐酸通过中空纤维膜对钕进行了逆流萃取,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乳状液与水相流量比、内相盐酸浓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乳状液和水相流量越小、乳状液内相盐酸浓度越大,萃取率越高,内相富集倍数越大. 将乳液循环萃取70次后,内相富集倍数达50.2,表明乳状液在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对稀土有很好的萃取和富集效果. 与乳状液膜的分散萃取方式相比,非分散萃取方式的萃取速率更快,而且萃余水相澄清,液膜稳定性好,泄漏少,膜溶胀小. 同时还计算了非分散萃取过程基于水相的总传质系数实验值和理论值,当调节参数Kf(络合反应传质系数)的取值为3.5×10-9 m·s-1,水相流量大于10×10-6 m3·s-1时,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值相吻合.
关键词:
乳状液膜
,
中空纤维膜
,
非分散萃取
,
传质
,
钕
,
稀土
焦飞鹏
,
黄可龙
,
彭霞辉
,
于金刚
,
赵学辉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2.018
基于手性配体交换反应,研究了在含有N-n-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和铜离子的配合物为手性配体的乳状液膜体系中选择性萃取扁桃酸对映体.考察了扁桃酸外消旋体浓度,手性萃取方向,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配比,从外水相到内水相pH值的梯度变化以及外水相的pH值变化对选择性萃取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适的选择性萃取条件.
关键词:
乳状液膜
,
手性配体
,
选择性萃取
,
扁桃酸对映体
刘雷
,
王向德
,
万印华
,
张秀绢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4.007
研究采用乳状液膜法系统分离稀土元素中的一部分,目的是探索有效分离镝与钬的液膜体系,为(铽-镝-钬-铒)组的再分组奠定基础,试验结果成功地建立了DMSO-P507协同载体的液膜新体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内、外水相酸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乳水比、油内比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得到了最优操作条件,经四级可得纯度95.7%的镝与96.4%的钬.
关键词:
乳状液膜
,
分离
,
镝
,
钬
吴汉奇
,
刘兴荣
,
王小恒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3.013
采用以磷酸三丁酯(TBP)为流动载体,液体石蜡为膜相添加剂,煤油为膜溶剂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W/O型乳状液膜体系提取模拟发酵液中的青霉素,考察了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对青霉素传质和液膜溶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胺类表面活性剂(兰113B、N205、ECA4360)对青霉素的提取率优于酯类表面活性剂(span80),且用量少、液膜溶胀率低;酯类表面活性剂与聚胺类表面活性剂不能配伍使用,聚胺类表面活性剂混合性能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高青霉素的传质,降低液膜溶胀.表面活性剂在液膜分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液膜的稳定性、溶胀性能及液膜的破乳.选择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的液膜配方和操作条件,有利于控制液膜溶胀,提高青霉素的提取率.
关键词:
乳状液膜
,
青霉素
,
表面活性剂
,
溶胀
张俊杰
,
宋祥家
,
李红霞
,
张良
,
陈先长
,
韩漫漫
膜科学与技术
采用煤油为膜溶剂、兰-113B为表面活性剂、饱和石灰石水溶液为内相液、海水为外相液的乳状液膜体系进行了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用量、油内体积比、乳水体积比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以及乳状液的回收再利用.最佳的操作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兰-113B的用量为3%,油内体积比为5∶5,乳水体积比为1∶5,进气SO2浓度约为2 300 mg/m3,气体流速为500 mL/min,脱硫的搅拌速度为150~250 r/min,脱硫时间为40 min.破乳后的油相液可以重复用于制乳,在最佳条件下烟气脱硫效率可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脱硫
,
海水
,
烟气
,
乳状液膜
,
石灰石
张国艳
,
严忠
,
曹汉瑾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2.02.005
探讨了含载体P204(磷酸二异辛酯)的液膜体系用于苯丙氨酸促进运输的动力学行为.采用液滴法装置,控制实验条件,测定了内相氢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适用于有机相界面的化学反应对溶质传递的影响,并将计算的结果同实验相比较,建立了水相-有机相界面化学反应对溶质传质具有决定作用时的传质模型.
关键词:
动力学
,
液滴法
,
乳状液膜
,
传质模型
,
氨基酸
李明玉
,
牛谦
,
方建章
,
李桂敏
,
唐启红
,
李秀玉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4.02.004
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液膜体系在分离过程中的传质、溶胀和渗透等性能,分别考查了聚胺型表面活性剂L-113A和LMA-1及酯型表面活性剂Span 80对含P204载体液膜体系迁移镧(Ⅲ)的影响,以及L-113A、L-113B和EM-301对无载体液膜体系富集氨氮的影响.实验表明,因表面活性剂不同,造成乳状液膜体系在分离富集镧或氨氮时,分离传质性能相差较大,LMA-1-P204-煤油的液膜体系对镧具有最大的迁移能力,迁移率97.4%;而L-113A-膜相添加剂-煤油的液膜体系对氨氮的溶解渗透能力最大,迁移率为86.4%.另外,对因表面活性剂结构不同而造成油水界面黏度的差异以及对传质速率的影响,从乳状液膜和自组装双分子液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
乳状液膜
,
镧(Ⅲ)
,
氨氮
,
分离
,
传质
刘雷
,
王向德
,
万印华
,
张秀娟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3.005
采用乳状液膜法全分离15种单一稀土元素的系统性研究的最后两个元素钬与铒的分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P507-LMS-2-磺化煤油-HCl液膜体系,研究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经三级分离,可得纯度97.4%的铒和纯度99.8%的钬.
关键词:
乳状液膜
,
分离
,
钬
,
铒
刘有智
,
章德玉
,
焦纬洲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5.012
对模拟的含酚废水,采用乳状液膜法脱酚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实验研究了对所采用的制乳设备-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对制乳率,提取设备-旋转填料床对脱酚率和破乳设备-无机微孔膜外压内抽式膜法破乳的重要参数如透过压方式、膜孔径等对膜通量和破乳率的影响.并且讨论了破乳后的油相回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对制乳率、脱酚率都很高,且瞬间完成.亲水性无机微孔膜外压内抽方式破乳,是一种更有效的膜法破乳新方法,此过程受透过压方式和膜孔径的影响较大.膜孔径越小,破乳率越高,膜通量越小;外压内抽方式的破乳效果优于单外压方式的破乳效果.并由实验数据得到:撞击流-旋转填料床的制乳效率可达99.90%以上,脱酚率可达99%左右,对于粒径为5~25 μm乳液,用膜孔径为2.0μm的SiC微孔膜,在外压为60kPa、内负压为30 kPa的外压内抽破乳方式下破乳,破乳率可达96.4%,膜通量可达900L/(m2·h).
关键词: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
乳状液膜
,
制乳率
,
脱酚率
,
破乳
,
无机微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