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配体对镍催化乙酸甲酯羰化反应的影响

龚军芳 , 蒋大智 , 李小宝 , 秦吉喜

催化学报

考察了不同配体对镍催化乙酸甲酯羰化合成乙酐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选定的反应条件下,羰化反应的诱导期约为60 min;离子型季铵碘化合物加入后,镍催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酐选择性也得到改善;单齿的有机膦配体Ph3P及一些单齿的有机氮配体如咪唑、三丙胺、吡啶,4-甲基吡啶等加入后,镍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含P-P,N-N,N-P,N-O和N-S的多齿有机配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取决于配体的配位原子、电子及空间效应,容易与催化剂前体-二价镍盐形成稳定螯合物的多齿配体往往导致镍催化剂活性降低.

关键词: 配体 , 镍催化剂 , 乙酸甲酯 , 羰基化 , 乙酐 , 季铵化合物 , 螯合作用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高酸废油脂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

陈志锋 , 吴虹 , 宗敏华

催化学报

探讨了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废油脂与乙酸甲酯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 Novozym 435能催化高酸废油脂与乙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反应24 h后甲酯产率为77.5%,但该值大大低于以精制玉米油为原料时的甲酯产率(86.2%). 系统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的水、游离脂肪酸和乙酸对反应的影响. 当反应体系中的水含量低于0.05%时,水对酶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影响甚小,而水含量高于0.05%时,酶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游离脂肪酸对反应有较大影响,甲酯产率随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乙酸甲酯与游离脂肪酸反应产生的副产物乙酸是导致甲酯产率显著下降的原因.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油重的10%)的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或三乙胺可有效提高酶促高酸废油脂的酯交换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使反应12 h后的甲酯产率分别达到85.9%和80.8%; 碱的加入还提高了酶的操作稳定性,添加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或三乙胺可使反应10批次后Novozym 435的相对酶活力分别由对照值86%提高到97%和93%.

关键词: 固定化脂肪酶 , 高酸废油脂 , 乙酸甲酯 , 酯交换反应 , 生物柴油

预吸附吡啶增强二甲醚在丝光沸石上羰基化反应的稳定性

刘俊龙 , 薛会福 , 黄秀敏 , 吴培豪 , 黄信炅 , 刘尚斌 , 申文杰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09)60081-4

对比研究了二甲醚在氢型丝光沸石和吡啶修饰的氢型丝光沸石上的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吡啶预吸附大大提高了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稳定性,并且在473K反应48h能够保持约30%的乙酸甲酯收率.原位红外光谱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研究发现,吡啶吸附在12元环内,而8元环内的酸性位基本不受干扰. 129Xe核磁共振研究表明,未经修饰的丝光沸石反应后孔道严重堵塞,而吡啶修饰的分子筛反应后孔道基本不变.因此,12元环内酸性位是积炭失活位,吡啶吸附抑制了12元环内积炭的生成,二甲醚羰基化反应能够在8元环内活性位上顺利进行.

关键词: 二甲醚 , 羰基化 , 乙酸甲酯 , 丝光沸石 , 吡啶 , 稳定性

钼催化剂上甲醇直接气相羰基化活性与吸附的关系

彭峰

催化学报

制备了一系列非负载的钼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上甲醇直接气相羰化活性与反应物及产物吸附的关系.结果发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甲醇直接气相羰化活性的影响很明显,以纯二硫化钼试剂制备的催化剂,甲醇转化率与羰化产物乙酸甲酯的选择性最低;以三氧化钼气相还原硫化制备的催化剂,其羰化活性较低;以钼酸铵溶液经硫化铵溶液或硫化氢气体硫化制得的催化剂,其性能明显优于前两种,尤以钼酸铵经硫化铵溶液硫化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催化剂的羰化活性明显依赖于催化剂的吸附性能,羰化活性高的催化剂不仅吸附CO的量大,而且对甲醇和乙酸甲酯的吸附量也明显较大.

关键词: 甲醇 , 羰基化 , 乙酸甲酯 , 吸附 , 硫化钼

HTPB基聚氨酯膜的制备及渗透汽化分离水中乙酸甲酯

顾瑾 , 施璇 , 白云翔 , 张林 , 陈欢林 , 钱锦文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5.019

利用两步法制备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基聚氨酯(HTPB-PU)渗透汽化膜,采用DSC和TGA表征HTPB-PU的微相结构和热性能,研究了该膜从水中回收乙酸甲酯(MA)的渗透汽化性能.从DSC结果可以看出,HTPB-PU膜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HTPB-PU膜具有微相分离结构.TGA结果表明,该膜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对于乙酸甲酯水溶液,该膜表现出良好的优先透乙酸甲酯性能,通过考察操作温度、料液中乙酸甲酯浓度等对HTPB-PU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操作温度的增加,渗透通量增加、分离因子下降;当料液中乙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时,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分别达到430和1 495 g/(m2·h).

关键词: 聚氨酯 , 渗透汽化 , 乙酸甲酯 , 微相分离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