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良
,
吴志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在亚临界到临界点这个大范围内保证制冷剂物性计算的快速、稳定、可逆,提出将整个数据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分别进行隐式拟合,并且保证相邻子区间连接点处的连续与光滑,以及通过求分析解从隐式方程中得到显式物性计算式的方法.以美国国家标准局开发的程序REFPROP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以R410A为例对该方法做了验证.得出快速物性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为饱和温度-60℃至临界温度,与NIST REFPROP 6.01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计算速度快1500倍,平均相对偏差小于0.01%.
关键词:
制冷工质
,
物性
,
快速计算
,
临界区
,
R410A
陈则韶
,
胡芃
,
陈建新
,
江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根据混合工质假临界温度的推算式,推导出利用各组分等对比态温度的饱和蒸气压计算混合工质的蒸气压的新方程.推算式中的两个与混合物组成及温度有关的系数,可用非临界区用两点文献值标定.用R401系、R404A和R407系的三元混合工质的文献值与计算值做了比较,泡点压力和露点压力的推算值的绝对偏差平均值小于1.5%.
关键词:
混合物
,
临界区
,
饱和蒸气压
,
推算
马晶
,
张骁勇
,
高惠临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热模拟试验、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X100大变形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50 ℃·s-1)条件下始冷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10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的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的贝氏体含量增多,铁素体含量降低,导致材料屈服强度上升,塑性下降;当始冷温度为840℃时,试验钢的强韧性较高,屈强比为0.69,均匀伸长率为15.5%,形变强化指数为0.14,可以满足大变形管线钢的使用要求;细小、多位向分布的贝氏体和较高位错密度的多边形铁素体是试验钢获得较高强韧性和优良大变形能力的原因.
关键词:
X100大变形管线钢
,
临界区
,
加速冷却
,
显微组织
田志强
,
唐荻
,
江海涛
,
曾明
,
孙婷婷
,
陈杰
机械工程材料
分析了含钒双相钢中钒的存在状态,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并研究了临界区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对该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临界区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其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增加,热处理后该钢的强度降低;奥氏体化温度从780℃提升到800℃时,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增加了5℃·s-1,奥氏体化温度780℃热处理后该钢的抗拉强度比820℃的高95 MPa;该钢中的钒主要以析出物和在马氏体中以固溶态两种状态存在,钒在钢中起到析出强化、细化晶粒和提高淬透性的作用.
关键词:
双相钢
,
临界区
,
奥氏体化温度
,
钒
刘向阳
,
何茂刚
,
张颖
工程热物理学报
结合自由体积理论黏度模型与跨接方程,本文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从气相到液相且包含临界区在内的黏度推算模型.以水为研究对象,对其对比密度ρr (0.01~2.57)、对比温度Tr(0.46~1.12)范围内的黏度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的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为1.81%,近临界区域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为4.6%.与现有的自由体积理论黏度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黏度推算模型显著提升了近临界区域黏度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自由体积理论
,
跨接方程
,
黏度模型
,
永
,
临界区
于琦
,
黄永华
低温物理学报
论述了主要空分流体的临界区热力学性质,总结了这些流体目前最为准确的临界参数、临界指数及临界系数实验数据,并与多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整合多种流体临界区饱和密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幂定律拟合方法得到了统一的临界指数β.该结果与实验数据及重正化群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临界区
,
热力学性质
,
临界指数
,
低温流体
邓毕力
,
张信荣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二氧化碳在矩形封闭回路中自然对流循环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回路在临界点附近三种流动循环的稳定性。在所有的实验结果中,气-液两相循环是不稳定的,跨临界/超临界循环是稳定的,而单相的气态循环的稳定性还取决于循环所处的热力学状态。
关键词:
二氧化碳
,
自然对流循环
,
封闭回路
,
稳定性
,
临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