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23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李红英 , 曾翠婷 , 魏冬冬 , 宾杰 , 张浩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T23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CCT图).由差热分析仪测得了临界点Ac1、Ac3、Ar1和Ar3,由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T23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和M(*),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T23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通过对CCT图的分析,确定铁素体、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相冷却速度.

关键词: T23钢 , 热模拟 ,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临界冷却速度

钕铁硼速凝薄片中α-Fe析出临界冷却速度的估算

王景代 , 谢发尹 , 孟宇 , 张华霞 , 吴昌新 , 孙传祺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40308

采用FMI-I-600-R-C型真空感应熔炼速凝炉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钕铁硼速凝薄片,并用螺旋测微器从中分别选取厚度为0.2,0.3,0.4,0.5,0.6和0.7 mm的速凝薄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各个薄片进行微观组织和微区成分分析,发现厚度为0.2 ~0.4 mm的速凝薄片中没有α-Fe析出,而厚度超过0.4 mm的速凝薄片靠近自由面处均存在α-Fe,表明冷却速度沿着厚度方向是逐渐降低的.当厚度超过0.4mm时,靠近自由面处的冷却速度过低而不能完全抑制α-Fe的生成,以0.4 mm厚速凝薄片为研究对象,结合热传导理论和凝固理论,应用数学解析法计算了α-Fe在钕铁硼速凝薄片中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

关键词: 钕铁硼 , α-Fe , 临界冷却速度 , 稀土

T91铁素体耐热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临界冷却速度的研究

宁保群 , 刘永长 , 乔志霞 , 杨留栓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9.002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得T91铁素体耐热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T91钢组织特征,确定了T91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的临界冷却速度.研究表明:T91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区,而不出现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在冷却速度为10K/min时该钢获得完全板条马氏体组织,9K/min时组织中开始出现铁素体,即10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上临界冷却速度;当冷却速度介于3~9K/min时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冷却速度为2K/min时T91钢中不存在马氏体转变,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即2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下临界冷却速度.

关键词: 差分膨胀仪 , T91铁素体耐热钢 , 过冷奥氏体 , 临界冷却速度

一种新型低成本GDL-4高速钢CCT曲线的测定

雷旻 , 杨伟 , 梁益龙 , 万明攀 , 张常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8.06.010

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硬度法测定一种新型低成本GDL-4高速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分析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特征.结果表明:除珠光体相变和马氏体M相变外,该钢在303~383℃转变温度区间有贝氏体相变区;Acl为890℃;过冷奥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为30℃/min;冷速在11~15℃/min时得到贝氏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组织,冷速≤10℃/min得到完全的珠光体.

关键词: CCT曲线 , 过冷奥氏体 , 临界冷却速度 , 低成本高速钢 , 贝氏体

Cu-Zr-Ti三元系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预测

葛丽 , 惠希东 , 陈国良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CALPHAD技术,分别采用Turnbull和Thompson-Spaepen(TS)两种近似公式计算了Cu-Zr-Ti三元系合金过冷熔体转变为晶体相的结晶驱动力.以连续形核理论为基础,利用Davies-Uhlmann公式计算了13种成分合金的两组温度.时间.转变曲线(TTT)和临界冷却速度.计算的Cu-Zr-Ti合金的两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38×102~7.34×105K/s和0.64~1.36×104K/s.结果表明:两组计算值与实验值都定性吻合,利用TS公式计算得到的临界冷却速度更接近实验值.因此利用CALPHAD和动力学结合的方法能很好地预测Cu-Zr-Ti三元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GFA).

关键词: Cu-Zr-Ti三元系 , 玻璃形成能力 , 温度-时间-转变(TTT)曲线 , 临界冷却速度

12Cr2Mo1R特厚板正火过程中贝氏体组织控制

孟庆勇 , 王福明 , 李长荣 , 崔冠军 , 唐郑磊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静态CCT(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曲线结合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对12Cr2Mo1R特厚板正火加速冷却后贝氏体组织形成进行控制.由静态CCT曲线和显微组织确定形成贝氏体组织最小冷却速率(临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率时,获得贝氏体组织.由于特厚板心部是获得贝氏体最为困难的部位,因此对心部贝氏体组织形成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特厚板表面冷却强度对心部冷却速率的影响,进而控制中心冷却速率并获得贝氏体组织.结果表明,贝氏体组织形成的临界冷却速度约为1 ℃/s;冷却速率与钢板表面冷却强度呈指数关系;板厚超过180 mm时临界冷却强度急剧增加,心部很难获得贝氏体组织,且组织均匀性变差.

关键词: 贝氏体 , CCT曲线 , 临界冷却强度 , 临界冷却速度

ZrCuNiAl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与动力学行为

孙亚娟 , 张炜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Zr53Cu187Ni12Al16.3、Zr519Cu23.3Ni105Al14.3和Zr50.7Cu28Ni9Al12.3块体非晶合金,3种合金形成非晶的最大临界尺寸分别为6 mm、10 mm和14 mm.采用三点压弯式黏度仪、差热分析仪(DTA)研究了上述非晶合金过冷液体的黏度、脆性系数及临界冷却速度对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合金中,Zr50.7Cu28Ni5Al12.3不仅具有最高的过冷液体黏度,而且具有最低的动力学脆性系数m (51.2)和临界冷却速率Rc(9.8 K/s),这导致该合金具有极强的玻璃形成能力.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脆性 , 临界冷却速度

冷却速率对T91钢相变过程及组织的影响

宁保群 , 严泽生 , 付继成 , 别利剑 , 刘永长

钢铁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的组织特征.研究了T91钢不同冷却速度(2~6000℃/min)下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过程和产物,确定了该钢组织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以及淬火速率对马氏体转变点及组织的影响,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表明:T91钢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索体和马氏体转变区,10℃/min为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不同淬火速率对T91钢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它不同于随冷速增加而相变点升高的经典理论.淬火速率通过碳原子气团、内应力的形成来影响过冷奥氏体状态,从而影响相变点;随淬火速度的增加,过冷奥氏体转变后的组织呈细化趋势.

关键词: T91 , 临界冷却速度 , 马氏体转变 ,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添加稀土的20MnCrNi2Mo耐磨铸钢静态CCT曲线的研究

计云萍 , 任慧平 , 刘新华 , 侯敬超

稀土

以添加La、Ce混合稀土的20MnCrNi2Mo耐磨铸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L78 RITA淬火热膨胀仪,结合金相观察与硬度分析,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根据测得的CCT曲线,分析并阐明了冷却速度与组织演变、硬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静态CCT曲线只有贝氏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且贝氏体转变区延伸的范围较宽,其临界冷却速度为4℃/s,淬透性较好,这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与固溶稀土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既能够为稀土在耐磨铸钢中应用的理论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数据,又能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稀土 , 20MnCrNi2Mo耐磨铸钢 , CCT曲线 , 临界冷却速度 , 淬火热膨胀仪

低碳钢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发生的温度条件

杜林秀 , 高彩茹 , 张彩碚 , 丁桦 , 刘相华 , 王国栋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10.005

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进行了低碳钢不同温度下变形后自动落入水中的淬火实验,组织分析表明铁素体的组织形态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变形后冷却过程膨胀曲线的测量结果,确定实验条件下应变诱导相变发生的上限温度为830℃左右.利用喷水淬火法试样冷却速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确定低碳钢变形后抑制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400℃/s,并采用此方法确定了应变诱导相变的上限温度.结合实验结果对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机制及发生的温度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低碳钢 , 应变诱导相变 , 临界冷却速度 , 铁素体 , 膨胀法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