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卫东
,
王凯旋
,
赵永庆
,
周建华
,
王晓英
,
徐斌
,
周义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基于体视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形处理,建立一套钛合金显微组织定量测量和表征的方法.对钛合金中片层和等轴两类典型组织进行定量表征,其参数包括:片层α的厚度、体积分数、形态、取向,初生α相尺寸、体积分数,总α相体积分数.分析实例表明,建立的钛合金显微组织定量表征方法精度高、重现性好,为后续建立显微组织-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两相钛合金
,
体视学
,
显微组织
,
定量分析
姚泽坤
,
梁新民
,
郭鸿镇
,
陈绍楷
,
张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2种状态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Ti-24Al-15Nb-1.5Mo与TC4钛合金毛坯经真空电子束焊接后,锻造温度、热处理制度、变形量等热力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合金元素Al,Nb,V在焊接界面上扩散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变形和提高热处理温度,可以增大原子迁移的动能,有利于提高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均匀焊缝显微硬度;加大变形量,有利于提高晶格畸变能并细化晶粒、改变相的形态、减小相的尺寸,缩短合金元素的扩散路程.Nb在重新凝固区Ti-24Al-15Nb-1.5Mo一侧浓度高于合金的名义成分是由于在焊缝区α2→α变化时,Nb从DO19结构点阵中扩散出来,填补Al, Mo扩散后的空位,造成局部堆积所致.变形后热处理规范的不同,导致焊缝区的显微硬度不同,这与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有关.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
,
两相钛合金
,
焊接
,
扩散
,
机理
毛江虹
,
罗斌莉
,
杨宏进
,
曹继敏
,
肖松涛
,
杨华斌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0.03.009
两相钛合金相转变过程中,存在β稳定元素聚集,使β相趋于稳定的现象.采用能谱仪定量分析了TC16合金在780℃下分别保温0.5,1 h后的α相、β相中β稳定元素的含量,对比分析了合金中相转变的稳定程度.结合XRD相分析和SEM组织观察,表明退火过程中,保温1 h比0.5 h,合金的相转变更趋于稳定.
关键词:
能谱仪
,
两相钛合金
,
相转变
,
β稳定元素
姚泽坤
,
郭鸿镇
,
苏祖武
,
孙开本
,
徐永超
,
曹晓卿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对TC11两相钛合金热加工历史的跟踪研究发现,锻后组织形态、相比例、晶粒大小及相分布的均匀程度主要与原始组织形态、变形温度、变形程度、退火温度及退火保温时间等参数有关.若锻前组织被处理成马氏体,则可依据马氏体针的粗细,在锻造时施加不同的变形量,经退火后可分别获得等轴α+β、网篮状、网篮状加魏氏组织等.力学性能与获得的组织形态密切相关,高倍为等轴α+β细晶组织时塑性高、而网篮状加魏氏组织的持久强度高.
关键词:
两相钛合金
,
再结晶
,
组织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