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
郭烈锦
,
张西民
,
郭富德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水平长环道上采用电导探针互相关测速技术实验研究了液塞速度,给出了液塞速度与气液混合速度的关联式.研究表明,在低Froude数和高Froude数时液塞速度分别对应不同的关联式.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比较表明,在低Froude数区很好吻合;在高Froude数区,实验结果高于其他研究者的数据.分析表明,液塞速度不受尾波效应影响,主要受液塞和长气泡长度以及液塞含气率作用.在低Froude数区,上下游探针测量的液塞和长气泡长度以及液塞含气率差别较小,因此液塞速度关联式一致;在高Froude数区,液塞和长气泡平均长度以及液塞含气率沿管增大,因此上下游的关联式不一致.
关键词:
两相流
,
段塞流
,
液塞速度
,
液塞长度
赵建福
,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报道了微重力条件下90°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型实验结果.弯管内径12.7 mm,弯曲半径76.5 mm,气、液两相表观流速分别为1.0~23.6 m/s和0.09~0.5 m/s.本文分析了观测到的弹状流、弹环过渡流和环状流的典型特征,比较了与微重力直管内相应流型间及常重力弯管两相流型间的异同.
关键词:
两相流
,
流型
,
90°弯管
,
微重力
苏明旭
,
蔡小舒
,
董黎丽
,
薛明华
,
伍韶君
工程热物理学报
研究了超声衰减谱法和相速度测量高浓度多分散脂肪两相乳浊液的粒径分布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验测量了多个浓度(2%~20%)脂肪乳试样在2~13 MHz频带下超声衰减和相速度谱,结合反演算法由实验数据计算出乳浊液颗粒的粒径分布,并讨论了相速度法的意义和特点.将原始浓度(20%)下测得粒径分布与消光法在稀释条件下相同试样测量结果作对比,二者比较吻合,表明超声谱法可在无稀释的高浓度条件下作乳浊液粒径分布的表征.
关键词:
两相流
,
超声
,
脂肪乳
,
粒径分布
,
在线测量
刘再冲
,
陈颖
,
莫松平
,
陈雪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水与空气模拟两相流来探究多孔泡沫镍分液隔板的分液性能,测试不同工况下分液隔板分液能力的大小,总结分液隔板分液性能随入口空气流量以及水流量的变化规律,并且用达西渗流定律对多孔材料的渗流率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分液隔板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气液分离
,
多孔材料
,
分液隔板
,
渗流率
,
两相流
张会强
,
王赫阳
,
王希麟
,
郭印诚
,
林文漪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离散涡方法对平板混合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实验完全定量符合的速度场。再用单向耦合方法模拟了混合层流场中颗粒的运动。分析了混合层流动中大尺度涡结构及Stokes数对颗粒扩散的影响。与前人工作中所采用的每个时间步一个颗粒在固定的位置进入计算域的方法不同,本文中每个时间步有多个颗粒在入口处以随机的横向位置进入计算域。因此,在不需增加太多计算量的基础上,计算域中可以包含足够多的颗粒以获得较精确的统计结果。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颗粒速度场与实验结果定量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两相流
,
混合层
,
离散涡方法
,
Stokes数
夏国栋
,
周明正
,
柴磊
,
崔珍珍
,
李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氮气和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微针肋热沉两相流动形态及压降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低气液流速时表面张力作用明显占优,气泡在肋之间存在时间不一的停滞现象;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由于表面张力所起作用的变化以及两相流型的转变,试验所得分相模型系数C的分布,发生了两次明显转变;考虑当量直径影响的M-H分相模型对试验值预测效果最好,平均偏差只有9.27%,液相流速很小时,L-Mu模型效果较好.
关键词:
微针肋
,
两相流
,
压降
,
流型
,
模型
王鑫
,
郭烈锦
,
何利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海洋油气集输-上升管路系统模拟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严重段塞流的液塞运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液塞首先以较低速度流出上升管,该速度约等于管道入口气液混合速度;然后液塞以较高速度流出,速度值主要受管路系统的结构尺寸及物性影响,该阶段的液塞长度不超过上升管高度.本文还分析了液塞长度、各阶段速度与入口气液流量的关系,给出了拟合关联式.
关键词:
两相流
,
严重段塞流
,
段塞流
,
液塞长度
于静
,
刘红
,
解茂昭
,
王德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与动网格技术相耦合数值分析往复搅拌流场中气体射流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及气泡在往复流场内的分布规律。通过调整过程中吹气头的往复运动频率、气体射流速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气泡分布和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往复搅拌流场中气体射流两相流呈现与搅拌频率一致的周期性,气泡分布随吹气头位置的移动呈螺旋上升规律。
关键词:
两相流
,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
射流
,
数值模拟
,
气泡分布
刘万涛
,
钱光磊
,
周集体
,
陈聪聪
膜科学与技术
浓差极化和滤饼层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系统阐述了气液两相流控制膜污染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对不同膜组件下气液两相流实现形式进行了描述,对气液两相流影响膜污染控制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气液两相流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对气液两相流控制膜污染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膜分离
,
两相流
,
膜污染
,
浓差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