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
,
伊晓东
,
毕盈
,
翁维正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制备了Ag0.3MoP0.6Ox和Ce0.1Ag0.3MoP0.6Oy催化剂,并用XRD,TPR,LRS,XPS和E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由于Ce和Mo发生相互作用,调变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和配位不饱和Mo的量,使Ce0.1Ag0.3MoP0.6Oy催化剂对反应中间产物丙烯和正丙醇转化为丙烯醛具有较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关键词:
铈
,
银
,
钼
,
磷
,
复合氧化物
,
丙烷
,
选择氧化
,
丙烯
,
丙醇
,
丙烯醛
,
氧化-还原性
沈久明
,
司学芝
,
罗红辰
,
马万山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11.08.011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正丙醇-水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铁的行为及铁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钠能使正丙醇的水溶液分成两相,在分相过程中,Fe(Ⅲ)和NH4SCN生成的[Fe( SCN)4~6][(4~6)-3]-与质子化正丙醇C3H7OH2+形成的缔合物[Fe(SCN)4-6][C3H7OH2]1-3能被正丙醇相完全萃取.当溶液pH值为3,正丙醇的体积分数、NH4SCN溶液的浓度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7.0×10-2 mol/L和0.2 g/mL时,Fe(Ⅲ)的萃取率达到97.5%以上,而W(Ⅵ),Ag(Ⅰ),Ce(Ⅲ),Cr(Ⅲ),Mn(Ⅱ),Cd(Ⅱ),Al(Ⅲ),Ni(Ⅱ),Ga(Ⅲ)和Mg(Ⅱ)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Fe(Ⅲ)与上述金属离子的分离.对合成水样和镍铬铝合金中Fe(Ⅲ)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萃取体系可以用作微量铁的分离和富集,在分析中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铁
,
硫氰酸铵
,
丙醇
,
氯化钠
,
析相萃取
李全民
,
雷军
,
耿新华
,
刘奇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0.06.004
研究了氯化钠-丙醇体系溶剂浮选铋的行为及丙醇水溶液的分相条件.实验表明,当溶液pH=5~7时,Bi(Ⅲ)水解生成碱式盐[Bi(OH)2Cl]沉淀可以溶剂浮选于丙醇与水两相界面之间.此时,Bi(Ⅲ)可与Cd(Ⅲ),Mn(Ⅲ),Mo(Ⅲ),Fe(Ⅲ),Ni(Ⅲ),Zn(Ⅲ)等得到满意的分离.
关键词:
铋(Ⅲ)
,
丙醇
,
溶剂浮选
,
氯化钠
高云涛
,
王伟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6.03.010
研究了Pd(Ⅱ)碘络合物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在HCl介质中,碘化铵存在下,Pd(Ⅱ)能形成离子缔合物[PdI42-.(PrOH2+)2]从而被萃入丙醇相.获得了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定量萃取Pd(Ⅱ),在最佳萃取条件下,Pd(Ⅱ)的萃取率可达99.2%.合成样的分离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应用于从大量基体金属如Fe2+、Ca2+、Mg2+、Mn2+、Al3+、Pb2+和Zn2+中分离Pd(Ⅱ).对从废碳钯催化剂中Pd的回收也进行了试验,结果与火试金法相符.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双水相体系
,
萃取
,
钯
,
丙醇
,
碘化铵
高云涛
,
赵吉寿
,
王伟
,
颜莉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5.015
研究了铂(Ⅱ)-三氯亚锡酸络合物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研究表明,影响分配比的因素有酸度、氯化亚锡浓度及硫酸铵用量,铂(Ⅱ)的分配比随盐酸及氯化亚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萃取的最佳条件是: 氯化亚锡浓度 0.02 mol*L-1, 盐酸浓度 0.36 mol*L-1,硫酸铵用量 30%.使用斜率法测定了萃合物的组成是:Pt(Ⅱ)∶SnCl3-∶ROH+2=1∶2∶2.通过红外光谱、吸收光谱等实验事实提出萃取是基于离子缔合机理.
关键词:
铂
,
丙醇
,
硫酸铵
,
双水相萃取
郭萍
,
厉成倩
,
姜鸿娟
,
嵇万享
硅酸盐通报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丙醇体系中,不同微波加热条件(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于多孔硅颗粒的荧光强度的调控和其相应的机理.结果显示,随着微波时间和温度增加,多孔硅颗粒的荧光强度也得到相应的增加.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荧光增强机理,我们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微波前后的多孔硅颗粒的化学组分和形貌,其结果表明,在微波辐照下,多孔硅颗粒粒径变小,同时其表面氧化也增加,这些因素协同作用导致了多孔硅颗粒的荧光强度有效增加.
关键词:
多孔硅颗粒
,
荧光光谱
,
微波加热
,
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