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
,
冯国东
,
许彬
,
刘朋
,
周永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自制二聚甘油和油酸为原料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聚甘油不饱和脂肪酸多酯,再与乙酸酐反应得到乙酰聚甘油不饱和脂肪酸多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油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5℃、反应时间3h、油酸与聚甘油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1.5%,该条件下酯化率为87.7%.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当温度达到500℃时,残留质量为0.21%;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M)n为2354,(-M)w为3050,Mz为6549,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2957;拉伸强度为(22.69±3.10)MPa,断裂伸长率为(65.21±5.25)%.
关键词:
增塑剂
,
酯化
,
不饱和脂肪酸
,
聚甘油
咸漠
,
康亦兼
,
程铁欣
,
李文兴
,
刘均洪
,
毕颖丽
,
甄开吉
催化学报
研究了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六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过程中反应条件对底物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亚油酸的选择性随十六醇与酵母膏比例(碳氮比)的增大而升高,亚麻酸的选择性随碳氮比的增大而降低,油脂的选择性和油脂的产率随碳氮比的变化规律相似. 十六醇浓度为0.5%时,油脂的选择性、产率及醇的转化率最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选择性也最高. 油脂的选择性和产率在pH=7时较高,而醇的转化率随pH升高而降低,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选择性在pH=6时分别达到最大值. 油脂的选择性、产率和醇的转化率在23~28 ℃达到较高水平,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选择性在23 ℃达到最大值. 油酸的选择性对油脂的选择性有重要影响,二者的变化规律相似.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
十六醇
,
生物合成
,
不饱和脂肪酸
董晶晶
,
吴静珠
,
陈岩
,
刘翠玲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7.02.147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食用调和油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及比例.方法:通过导数预处理净化拉曼光谱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优化后的SFA、MUFA、PUFA的拉曼定量预测模型,为计算脂肪酸比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结果:SFA、MUFA和PUFA定量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激光拉曼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调和油SFA、MUFA、PUFA含量及比例,为快速检测食用调和油品质提供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
拉曼光谱
,
偏最小二乘法
,
饱和脂肪酸
,
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