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GA-ANN的不锈钢复合板剪切强度优化模型研究

邹德宁 , 王鸿波 , 陈治毓 , 韩英 , 于军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33-1331/TJ.20111103.1337.00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177组不锈钢复合板实测数据,构建不锈钢复合板剪切强度模型.研究确定不锈钢铬当量、铬镍当量比、复合板覆层厚度以及基材厚度为网络输入量,复合板剪切强度为输出量,隐含层节点数由试探寻优法确定,优化网络结构为4-7-1;比较Levenberg-Marquardt、Quick-Propagation、Standard Back-Propagation算法的训练误差、测试误差及计算迭代步数,确定以误差最小、计算速度最快的LM算法训练网络;另外,利用提前终止法避免ANN模型产生的过拟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ANN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得复合板剪切强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达到0.997;将所构建模型用于实际不锈钢复合板剪切强度的预测,与实测值相近,进一步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 剪切强度 , 人工神经网络 , 遗传算法

不锈钢复合板与16MnR钢冲击拉伸力学特性研究

关锦清 , 文潮 , 刘晓新 , 唐仕英 , 林英睿 , 李迅 , 周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1.002

常温下以不锈钢复合板(16MnR钢板与0Cr18Ni9Ti钢板爆轰复合)和16MnR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技术,在旋转盘冲击拉伸试验机上完成冲击拉伸加载试验.研究应变率在270~1 650 s~(-1)范围内,材料的冲击力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板和16MnR钢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通过电镜分析确定过载断裂区为韧窝结构,爆轰复合经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基本无改变,两种材料仍为塑性材料.

关键词: 冲击拉伸 , 不锈钢复合板 , 16MnR钢板 , 应变率

宽厚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力计算与参数影响分析

金贺荣 , 周永强 , 耿永祥 , 蒋金水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451

对宽厚不锈钢复合板层间真空热轧制变形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将热轧变形区分成I、II两个区间,运用主应力法建立各个区间的力平衡方程,根据边界条件和屈服准则求出各变形区的长度和各变形区所受压力,建立轧制力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轧制工艺参数对宽厚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区间内不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将实际参数代入轧制模型计算公式,应用Matlab编程求得理论计算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力模型可用于预测轧制力的大小,满足工程要求,轧制复合过程研究有助于优化成形工艺、预测产品性能,为今后此类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热轧 , 不锈钢复合板 , 工程分析法 , 轧制力模型 , 变形分区

轧制法生产不锈钢复合板工艺研究及应用

何天仁

中国冶金

介绍了轧制法生产不锈钢复合板的技术,并以304不锈钢和Q345R两者复合轧制为例,分析了采用该方法生产复合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复合界面组织形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轧制法生产不锈钢复合钢板结合面无锯齿形,基层、复层组织均良好,板材拉伸断口无分层及白斑,力学性能完全满足不锈钢复合板的要求.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 组坯 , 热轧制技术 , 晶间腐蚀

利用控轧控冷技术开发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的实验研究

李龙 , 祝志超 , 张心金 , 刘会云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7.011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Q345R的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CCT)行为,利用二辊可逆试验轧机进行了系列控制轧制控制冷却(TMCP)实验,开发出了不锈钢(316)/低碳钢(Q345R)复合板.较合理的工艺为: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轧制,终轧温度为1000~1050℃,总压下量为75%,轧后以0.2~7℃/s的速率冷却至450℃以下后空冷,随冷却速率的增加,Q345R钢板的显微组织从铁素体(F)+珠光体(P)向铁素体(F)+贝氏体(B)过渡,屈服强度范围330~430MPa,抗拉强度范围为535~595MPa,0℃的冲击吸收功高于50J;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大于350MPa,抗弯性能合格.

关键词: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 , 连线转变曲线 , 不锈钢复合板 , 力学性能

爆破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分析及应用

王立新 , 李国平

钢铁

研究了普碳钢和不锈钢爆破成型的工艺和组织、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呈波纹原子状结合,形成约30μm宽的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粒带,具有高的结合强度,热处理后界面存在碳的扩散,结合区爆破态的硬度高于热处理态.用此工艺生产的不锈钢复合板材料成本低,综合性能好.

关键词: 爆破 , 不锈钢复合板 , 界面 , 性能 , 应用

界面Ni层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结合性能的影响

李龙 , 张心金 , 刘刚 , 付环宇 , 李萌蘖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不同厚度(0、0.1及0.2 mm)的Ni层在不同的压下条件下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EDS能谱仪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的组织及界面元素分布等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层的加入会明显阻止元素的扩散,并能减少界面氧化物的比例,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界面的结合强度.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 Ni层 , 界面 , 结合强度

EPR法评价不锈钢复合板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研究

查小琴 , 贾思庆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测得的反向扫描电流的最大值与正向扫描电流的最大值的比值(Ir/Ia)评价去应力处理和未处理的堆焊不锈钢复合板00Cr17Ni14Mo2/20R复层晶间敏感性,并与传统的H2SO4-CuSO4-Cu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PR法能定量、定性地检测不锈钢的晶问腐蚀敏感性,与传统H2SO4-CuSO4-Cu法试验结果相吻合;对堆焊不锈钢复合板00Cr17Ni14Mo2/20R进行(610±10)℃的去应力处理,将导致不锈钢复层的晶间敏感性,EPR法电流比值,Ir/Ia达到37.5%,H2SO4-CuSO4-Cu法晶间腐蚀后弯曲,在弯曲外表面产生许多交叉小裂纹.

关键词: EPR法 , 晶间腐蚀 , 敏化 , 不锈钢复合板 , H2SO4-CuSO4-Cu法

中子衍射和有限元法研究不锈钢复合板补焊残余应力

蒋文春 , WOO Wanchuck , 王炳英 , 涂善东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341

利用中子衍射和有限元法分析不锈钢复合板补焊残余应力,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焊缝和热影响区产生了较高的残余应力,远离热影响区,残余应力逐渐降低.由于局部补焊加热,沿厚度方向产生了弯曲应力;在不锈钢覆层,最大残余应力位于热影响区,由于加工硬化的影响,其值已超过屈服强度.因此,采用常规标准假设会使评定结果与实际存在差异,利用中子衍射与有限元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准确获得残余应力大小,而且可以获得沿厚度方向分布的残余应力,满足安全评定标准有关处理焊接残余应力的要求.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 补焊 , 残余应力 , 中子衍射 , 有限元

316L-Q345R不锈钢复合板性能评价

金贺荣 , 杨旭坤 , 宜亚丽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8.017

从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两方面对真空热轧316L‐Q345R不锈钢复合板试样性能进行评价。采用电子显微和能谱分析技术,对试样进行微观组织特征观察和成分含量测定,研究相结构及成分变化规律。通过硬度测试仪对复合板界面附近硬度进行测量,研究微观组织与硬度关系。结果表明:热轧后复合板 Q345R侧显微组织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316L侧显微组织为单一奥氏体,一部分晶粒呈孪晶状态,Q345R低合金钢和316L不锈钢经过热轧可良好复合,复合界面平直;界面两侧元素存在扩散现象,不锈钢中Cr ,Ni元素向低合金钢侧扩散,在界面形成富Cr ,Ni薄层,低合金钢中C向不锈钢侧产生少量迁移;在复合界面处的硬度值较大,低合金钢侧远离界面位置复合板硬度与Q345R本身硬度值接近,而从界面到不锈钢侧硬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至稳定的趋势。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 金相组织 , 元素扩散 , 硬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