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辉
,
曹集舒
,
傅博
材料导报
采用水玻璃为碱组分制备碱熟料矿渣水泥石,研究600℃和1000℃下,其宏观外观性能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600℃与1000℃高温作用对碱熟料矿渣水泥石外观无影响;600℃高温时,碱熟料矿渣水泥石内部开始出现微小裂缝,部分C-S-H凝胶脱水转变成β-C2S,开始生成少量钙黄长石,当温度升至1000℃时,大部分C-SH凝胶已分解,生成较多β-C2S、钙黄长石、钙铝黄长石以及钙铝石.
关键词:
碱矿渣水泥
,
高温
,
C-S-H
,
β-C2S
,
钙黄长石
,
钙铝黄长石
,
钙铝石
吕岩
,
那贤昭
,
齐渊洪
硅酸盐通报
针对两种主要的不锈钢渣(EAF渣和AOD渣)的水硬胶凝活性进行对比,并对其产生差异的机理进行探讨,指出EAF渣的胶凝性能明显高于AOD渣,可以替代部分水泥斟材料且符合42.5型和32.5型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指标.AOD不锈钢渣在配加少量稳定剂改性后,可显著提高其胶凝活性,达到与EAF渣胶凝性能相近水平.
关键词:
EAF不锈钢渣
,
AOD不锈钢渣
,
胶凝活性
,
β-C2S
,
γ-C2S
马保国
,
柯凯
,
李相国
,
王晓亮
硅酸盐通报
研究了V、Cr对β-C2S形成过程的影响,在生料中分别掺入质量分数0.5%、1.0%、1.5%、2.0%的V2O5、Cr2O3,煅烧至1400 ℃,利用化学分析、XRD、SEM-EDS、高温显微分析等方法,探讨V5+、Cr3+的掺杂影响机理.结果表明:V2O5、Cr2O3均易稳定β-C2S存在,当其掺量分别大于1.0%、1.5%时,对生料易烧性及熟料矿物相的形成均有不利的影响;因V5+与 Al3+离子半径相近,可取代Al3+反应稳定MeO5-4,导致液相粘度增大,而Cr3+与 Fe3+离子半径相近,其对液相作用机理相反;V5+较Cr3+更易固溶在熟料矿物相中,故Cr2O3掺杂影响规律变化相对V2O5在掺量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β-C2S
,
液相粘度
,
易烧性
,
固溶
常钧
,
芦令超
,
黄世峰
,
刘福田
,
程新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5.01.022
通过研究含钡硫铝酸盐水泥的强度随硫铝酸钡钙矿物减少和硅酸盐矿物β-C2S矿物含量增加的变化情况,找出含钡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强度随矿物组成的变化规律,并寻找该水泥综合性能最优的β-C2S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C2S质量分数达到52%时,含钡硫铝酸盐水泥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其烧成温度为1350℃.含钡硫铝酸盐水泥3d到28d的强度增长率为14%,当C2S的质量分数到达52%时,3d到28d的强度增长率为23.3%.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此配料点水泥矿物的水化机理及其水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含钡硫铝酸盐水泥
,
硫铝酸钡钙
,
硅酸盐矿物
,
β-C2S
,
水化机理
陈树东
,
项建明
,
王晓翠
,
洪笑
硅酸盐通报
以Ca(OH)2、SiO2、Fe2O3、Al2O3化学纯为原料,分别掺入不同质量分数的Ba(OH)2制备不同矿物相组成的熟料相,运用化学分析、XRD、SEM、水化热测试方法,研究掺Ba(OH)2后熟料相中硅酸三钙-硅酸二钙(C3S-C2S)混合相组成、晶型、新相生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a(OH)2一定程度上削弱C3S形成,且稳定β-C2S形成效应明显,矿物相体系中α'-C2S、α-C2S量减少并转换为β-C2S,掺量大于2.5%后有新相Ba0.48 Ca1.52SiO4形成;Ba(OH)2掺入促使矿物相中C2S相明显增多,晶粒整体尺寸变小,边界变圆润;随Ba(OH)2掺量递增,熟料样的水化速率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变化.
关键词:
C3S相
,
β-C2S
,
水化速率
,
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