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唐永建
,
楚广
,
罗江山
,
杨世源
,
黎军
,
吴卫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2.005
为了研究自悬浮-模压法制备的纳米金属晶体材料的有关性能及微观结构特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出纳米Cu粉,经过常温模压得到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测试了样品的室温显微硬度,并探讨了不同的压制工艺对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谱和正电子湮没技术分别分析了纳米Cu晶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其内部的孔隙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Cu纳米晶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5 nm,显微硬度随压制工艺而变化,达1.55~1.90GPa,为粗晶Cu的3~4倍;材料内部缺陷大部分为单空位和空位簇,微孔隙的数量很少.
关键词:
纳米晶体
,
自悬浮-模压法
,
显微硬度
,
微结构
胡艳麟
,
段宁
,
黎军
,
高耀文
腐蚀与防护
以苯甲醇型水性脱漆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类型及用量、脱漆温度、搅拌状态各因素对白涂、金属油墨和罩光漆涂漆镀锡钢板脱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促进剂甲酸含量为10%(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含量为2%时,该脱漆剂的脱漆效率可明显提高;60℃时,脱漆速率最快,继续升温,脱漆速率变化不明显;搅拌状态的变化对脱漆效率的影响不大。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检测表明该脱漆剂对镀锡钢板的腐蚀性较小。
关键词:
水性脱漆剂
,
脱漆效率
,
腐蚀性
黎军
,
马正飞
,
黄丽娜
,
刘晓勤
,
姚虎卿
催化学报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活性炭载体表面CuCl活性组分的单层分散行为. 以C16H10,C13H9和C12H12原子簇模型模拟活性炭表面,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计算得到了CuCl在活性炭表面分散的活性位、稳定构型、相互作用能以及单层分散阈值. 结果表明,CuCl以铜端垂直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顶位和桥位上,相互作用能为76.84~80.79 kJ/mol,单层分散阈值为0.471 g/g. 而XRD测得的单层分散阈值为0.467 g/g,与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一致; 按照密置单层模型计算得出的单层分散阈值为0.941 g/g,远大于实验测定结果. 因此,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活性炭表面活性组分单层分散的丰富信息,并能确定活性组分的单层分散阈值.
关键词:
单层分散阈值
,
密度泛函理论
,
活性炭
,
氯化亚铜
田文栋
,
魏小林
,
吴东垠
,
黎军
,
盛宏至
工程热物理学报
非均匀布风对流化床埋管换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不仅是埋管所处换热区流化速度的函数,而且与相邻的流动区流化速度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埋管换热系数同换热区以及流动区流化速度之间的关系:换热系数变化的趋势及数值的大小与鼓泡床有明显不同,较大的流动区流化速度(6.0umf~24.0umf)直接影响换热区埋管的换热系数,换热系数同流化速度之间较为平缓的关系便于利用埋管进行非均匀布风流化床中浓相床区温度的调整与控制
关键词:
传热
,
非均匀布风
,
流化床
,
埋管
黎军
,
田文栋
,
魏小林
,
吴东垠
,
盛宏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研究了圆柱受限空间内的喷雾火焰燃烧压力振荡的特性.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火焰的构造,首先测量了火焰的温度场.在较大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变化范围内,测量了压力的振荡特性.结果表明:火焰的稳定是由回流区完成的,在较小的一次风燃料当量比和中等的二次风量时,振荡最强,达到100 Pa左右的量级.其频率为200~230 Hz左右.分析表明燃烧室中的振荡是轴向驻波振荡.
关键词:
燃烧
,
不稳定
,
喷雾
,
震荡
陈纪文
,
刘付建
,
沈宏林
,
黎军
,
陈侣平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402
用气相色谱分析值为参照,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NIR)技术采集相应样品的NIR光谱,研究了涂料固化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的快速测定分析方法.并从120个固化剂样品中挑选出109个代表性的样品建模,选择7320~ 7250 cm-1和8485~8370 cm-1波段区间,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TDI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固化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预测模型的校正集均方差(RMSEC)为0.0815,验证集均方差(RMSEP)为0.0715,模型性能良好.近红外光谱法可快速准确测定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用于固化剂样品快速分析.
关键词:
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
,
近红外透射光谱
,
偏最小二乘法
黎军
,
郑吉民
,
车云霞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8.04.002
本文应用周期键链理论(Periodic Bond Chain;简称PBC),结合晶体的结构数据,采用文献[1]给出的计算接触能(Eatt)的公式,通过微机对间硝基苯甲酸(m-NBA)和3.5-二硝基苯甲酸(3.5-DNBA)分别与二乙醇胺(DEA)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分别简称为m-NBA*DEA和3.5-DNBA*DEA)的晶体形貌及生长习性进行了推断.其结果是:m-NBA*DEA晶体属于F面的单形有{001};属于S面的单形有{011},{101},{110},{100}和{112};其它单形则属地K面.对于3.5-DNBA*DEA晶体,由于在晶体结构中只有一个PBC矢量,故不出现属于F面的单形;而属于S面的单形有{010},{001}和{011};其它单形则属于K面.实验证明,理论推算的形貌与实际晶体的形貌符合得比较好.
关键词:
PBC理论
,
m-NBA*DEA
,
晶体形貌
,
生长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