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
,
侯陇刚
,
王和斌
,
张金祥
,
崔华
,
黄进峰
,
张永安
,
张济山
材料研究学报
结合以铌代替部分钒的合金化思路和用喷射成形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新型M3∶2高速钢,研究了合金在950-1150℃和0.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根据实验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DM)建立合金热加工图并结合动力学分析和组织观察,将加工图分为塑性失稳区(>1s-1)、低应变速率区(0.001 s-1)、低变形温度区(<1000℃)和加工安全区,重点讨论了低应变速率区和低变形温度区内裂纹产生的机制,并由此确定了合金可进行热加工的区间为1050-1150℃,0.01-0.1s-1.为了得到晶粒细小、碳化物呈颗粒状且分布均匀的组织,优化后的热变形加工参数为1150℃,0.1 s-1.喷射成形含铌M3∶2高速钢经锻造和热处理后,其硬度和弯曲强度等性能优于同等成分的粉末冶金高速钢.
关键词:
金属材料喷射成形
,
高速钢
,
热变形
,
热加工图
,
铌
张程
,
黄进峰
,
沈玉萍
,
方前锋
,
水嘉鹏
,
张济山
,
李书开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锻造及热处理等工艺,制备了Fe-17 mass% Mn减振合金,采用热膨胀法测量材料的相变点,并进行组织观察和分析.在不同温度和应变条件下,测试了材料的阻尼性能,并分析其振幅内耗效应.结果表明,实验合金在低温低应变振幅下表现出反常振幅效应,在高温高应变振幅下出现振幅内耗峰.由于溶质原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性不同,位错在不同振幅下的运动速度不同,以及溶质原子和位错线之间的"跟、拖、甩"作用等,可将G-L模型中的钉扎点看成可动的,来解释此情况.
关键词:
Fe-Mn合金
,
内耗
,
减振
,
位错
黄进峰
,
余红燕
,
李永兵
,
赵光普
,
焦兰英
钢铁研究学报
对GH169、GH202、GH642和GH586高温合金在900~1 200℃富氧气氛中的氧化行为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高温合金在富氧中表现出与空气完全不同的氧化特征,即从氧化增重转变成氧化失重,且随温度增加而明显.同时发现高温合金GH202在空气和富氧下氧化增重和失重都较同类合金低,高纯富氧下表现更为突出.并结合SEM、EDS等对合金在富氧中氧化物种类和形成机理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温合金
,
氧化
,
富氧
黄进峰
,
杨滨
,
张济山
,
张永安
,
熊柏青
材料导报
分析了近年来超高强度Al-Zn-Mg-Cu系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工艺优化、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今后的发展动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采用传统铸造技术得到的铝合金,Zn含量的最大值在8wt%左右,抗拉强度低于700MPa;采用喷射成形技术,Zn含量最大值能够超过12wt%,同时抗拉强度可达800MPa以上,大大提高了铝合金的强度;超高强度铝合金的固溶强化相主要为MgZn2相;经回归时效处理(RRA)后,合金同时具有T6的强度和T7X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微量元素对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超高强度铝合金
,
研究状况
,
发展趋势
黄进峰
,
方鸿生
,
余贵春
,
郑燕康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成分、铸造工艺及空冷工艺对新型空冷贝氏体耐磨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能显著提高贝氏体铸钢的冲击韧性.与低硅贝氏体铸钢相比,在相同硬度的前提下,添加硅能使贝氏体铸钢的韧性提高1倍以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硅含量能抑制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即用高韧性的残余奥氏体代替脆性的渗碳体.研究还表明,钢中碳含量、铸造工艺及空冷工艺对贝氏体铸钢的强韧性影响极大.采用中低碳、高硅及适当的铸造工艺和空冷工艺可使贝氏体铸钢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HRC≥45,ak=30~50 J/cm2(10 mm×10 mm×55 mm,U型缺口).
关键词:
贝氏体钢
,
铸钢
,
冲击韧性
,
耐磨性
张金祥
,
卢林
,
王和斌
,
黄进峰
,
崔华
,
张济山
材料导报
采用常规铸造和喷射成形工艺分别制备了H13钢,应用OM、SEM、XRD等方法研究了铸态、喷射沉积态及过喷粉的组织.采用LMS-30粒度仪对过喷粉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铸态H13钢为粗大的枝晶组织,合金元素与碳化物偏析严重,而喷射成形H13钢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几乎没有碳化物,含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过喷粉是枝晶组织,随粉末尺寸的减小,一次枝晶变小,二次枝晶臂已不明显,是欠发达枝晶组织.雾化压力的增加对小颗粒过喷粉的尺寸和数量影响甚微,但会明显减小大颗粒过喷粉末的尺寸,并增加其数量.喷射成形等轴晶的形成机制在气液比偏小时以未破碎枝晶的均质化与碎断枝晶的连接长大为主,而在气液比偏高时以大量破碎枝晶作为异质形核核心为主.
关键词:
喷射成形
,
H13钢
,
微观组织
,
过喷粉末
连勇
,
黄进峰
,
张宝燕
,
张程
,
张津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13钢不同退火条件退火过程中残留碳化物及退火组织中碳化物形态与分布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了碳化物数量、体积分数及大小,并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其相应的回火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13钢缓慢冷却退火,选择Ac1~Ac3温度区间短时保温,可获得均匀分布的细小球状残留碳化物,在退火时即使冷却速度较快也可获得球状碳化物均匀分布的退火组织,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退火
,
碳化物
,
组织
,
力学性能
杨文彬
,
黄进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冲击实验等研究了淬火+回火(Q&T)、等温淬火+回火(A&T)、淬火+碳分配+回火(Q&P&T)3种热处理工艺对30CrNi2MoV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T处理后,30CrNi2MoVNb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1011 MPa、1630.6 MPa和109.7 J/cm2,其冲击韧性比经Q&T处理后提高了19.8%,比经A&T处理后提高了9.7%,而其屈强比由0.82 (A&T)下降至0.62.分析表明:组织中存在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是冲击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淬火+回火
,
等温淬火+回火
,
淬火+碳分配+回火
,
回火马氏体
,
下贝氏体
,
残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