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成山
,
尤显卿
,
黄曼平
,
马建国
,
田四光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07.01.013
对DGJW50电冶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热冲击试验,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了裂纹的形成和组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热冲击裂纹的形成存在孕育期,随着热冲击循环温度差值的增加和冷却速率的加快,热冲击裂纹孕育期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加快,裂纹孕育期间,缺口处形成蚀坑,且蚀坑是沿着WC/钢基体界面处分布的,随着热冲击循环次数的增加,蚀坑长大并连接成裂纹.裂纹形成以后,沿着WC/钢基体界面扩展.
关键词:
电冶钢结硬质合金
,
热冲击行为
,
孕育期
,
裂纹
尤显卿
,
宋雪峰
,
张成军
,
马建国
,
黄曼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6.018
采用电渣熔铸冶金工艺,用回收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作原料,再加入微量的稀土,制备了新型的钢结硬质合金.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新材料中的碳化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该材料的显微组织中存在原始颗粒区和扩散区.原始颗粒区组织中碳化物的特征是存在大量变化甚微的角状大尺寸原始WCp及具有明显反应层的长椭圆状WC颗粒,界面反应产物为Fe3W3C.在粗大碳化钨颗粒附近能够原位生成先共晶析出相(WC和W2C),在较远处的钢基体中分布着细网状碳化物,同时有(Cr,Fe)7C3等条状复式碳化物生成;而扩散区主要细小W2C小颗粒、WC颗粒及再结晶W-Fe-C小颗粒组成.稀土的加入可提高WC颗粒分散性.
关键词:
电渣熔铸
,
钢结硬质合金
,
WC颗粒
,
碳化物
,
熔解
黄曼平
,
尤显卿
,
马建国
,
黄世亮
,
张世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4.029
用5.0kW横流CO2激光器对电冶钢结硬质合金DGJW40表面进行重熔处理,对重熔区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区分为熔凝区、过渡区及热影响区,熔凝区组织细小且致密,由钢基体相和碳化物构成;大颗粒WC部分溶解、被碎化,小颗粒碳化物完全溶解;相比于钢基体,过渡区碳化物数量增多,该区的厚度与激光扫描速度成相反的变化;热影响区为相变硬化区,小颗粒碳化物也有所增多.经过激光重熔处理的DGJW40合金表层由WC、Fe3C、Cr7C3、Fe2W2C、Fe3W3C、α-Fe、γ-Fe等组成.
关键词:
激光重熔
,
电冶熔铸
,
钢结硬质合金
,
显微组织
,
碳化物
尤显卿
,
马建国
,
任昊
,
宋雪峰
,
黄曼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6.010
选择大颗粒WC作增强相,采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含27%WC粒子的WC/GCr15钢复合材料,观察了复合材料中WC颗粒与钢基体的结合情况;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室温下复合材料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WC颗粒部分溶解于钢基体相,两相界面形成厚达数微米的反应层,有效地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基体材料GCr15钢提高了5倍以上,扫描电镜下的磨痕照片显示:大颗粒WC承担了磨损的主要载荷,实验中没有发生明显脱落的现象,说明界面结合强度在提高复合材料磨损性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电冶熔铸
,
WC颗粒
,
WC/钢复合材料
,
界面反应层
,
摩擦磨损
尤显卿
,
宋雪峰
,
马建国
,
黄曼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6.023
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20wt%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法破断试验,并观测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WC颗粒相基本溶解于钢基体相中,并沿晶界生成Fe3W3C复式碳化物,同时两相实现了冶金结合;断口分析证实此类断口为韧--脆复合断口,其中,部分硬质相颗粒表面出现解理断口.热处理工艺和颗粒本身特征均可影响基体断口形貌和断裂机制.淬火态断口基本为沿晶断裂;低温回火态断口以细韧窝及部分沿晶断口为主要断裂机制;退火态断口为准解理及韧窝复合断口.
关键词:
电冶熔铸
,
WC颗粒
,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
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