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W-30Cu电接触材料直流电接触行为

万成 , 李继文 , 王展 , 马窦琴 , 张会杰 , 魏世忠 , 张国赏 , 徐流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水热-共还原法制备W-30Cu(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粉末,并通过冷压制坯、真空烧结和包覆热挤压的工艺制备出纳米W-30Cu电接触材料,经挤压后致密度达到98.82%,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24HB和44%IACS.利用JF04C型电接触试验机对其进行不同操作次数的电接触性能测试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方法分析电弧侵蚀后触头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探讨材料在直流电弧下的转移机理.结果表明:直流电弧引起阳极材料转移,Cu相向阴极转移并在阴极沉积;材料转移引起富Cu区和富W区的存在,同时产生孔洞、裂纹、珊瑚状结构等多种电弧侵蚀形貌.接触电阻介于0.60~0.73 mΩ,W-30Cu电接触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电性能.

关键词: 水热法 , W-Cu电接触材料 , 直流电弧 , 电弧侵蚀

X射线法测量多晶材料残余应力

罗玉梅 , 任凤章 , 张伟 , 张旦闻 , 田保红 , 魏世忠 , 苏娟华

材料导报

简要介绍了机械工件(或构件)的残余应力的来源及其对机械工件使用寿命的影响.概述了晶体残余应力测量中的有损检测和无损测量各自所包括的具体测量方法以及各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重点阐述了X射线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X射线法 , 残余应力 , 测量原理 , 测试方法

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法制备块体Cu-Al2O3复合材料

任凤章 , 李玉娟 , 张旦闻 , 吴锐 , 田保红 , 王宇飞 , 魏世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和热挤压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块体Cu-Al2O3复合材料.φ89.7 mm×0.5 mm的Cu-0.16 mass% Al合金圆薄片900℃×8h内氧化后,经表面清理、叠层装入包套、密封和800℃热挤压,制备出了φ20 mm的Cu-Al2O3复合材料棒材(块体材料),并经冷拔制备出了生产所需的φ3 mm的线材产品.热挤压棒材和冷拔线材截面呈现出“年轮”结构.热挤压棒材的导电率为96.3%IACS,冷拔线材的导电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94.1% IACS、417 MPa和445 MPa.

关键词: Cu-Al2O3复合材料 , 块体材料 , 内氧化 , 热挤压 , 显微组织 , 性能

喷丸残余应力裂纹柔度法与X射线法对比研究

任凤章 , 罗玉梅 , 张伟 , 张旦闻 , 田保红 , 魏世忠 , 苏娟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裂纹柔度法对45钢调质喷丸试样的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将其测试结果与结合电解抛光技术的X射线法测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裂纹柔度法测得距喷丸表面300μm深处的残余压应力为471MPa,残余压应力场深为900 μm;X射线法测得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在近表层120 μm处,为446 NPa,残余压应力场深为820 μm;在可比较深度范围内,两种测试法获得的残余应力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且数值大小也接近.

关键词: 残余应力 , 裂纹柔度法 , X射线法 , 电解抛光

WC含量对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开明 , 雷永平 , 魏世忠 , 符寒光 , 杨勇维 , 李玉龙 , 苏振清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6 kW光纤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WC颗粒含量下熔覆层组织形态、成分、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熔覆层的稀释率随着WC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WC含量为20%时,稀释率最小.在光纤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的过程中,WC颗粒部分发生溶解并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共晶物,析出后分别以条状、块状和粒状等形态存在,随着WC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的组织出现细化现象.含WC的熔覆层组织中主要有γ-Ni、M7C3、M23C6、CrB、WC和W2C等相存在.随着WC含量增加,熔覆层硬度增加,当WC质量分数达到40%时,熔覆层硬度可达到基体硬度的5倍以上.当WC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0%时,熔覆层耐磨性能最好,耐磨性为Ni60A涂层的3倍以上.

关键词: 光纤激光熔覆 , Ni基WC合金 , 显微组织 , 硬度 , 耐磨性

基于电子理论的电镀薄膜内应力分析

任凤章 , 殷立涛 , 王姗姗 , 熊毅 , A.A.VOLINSKY , 田保红 , 魏世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31-5

用电镀方法在Fe、Ni和Ag基体上沉积Cu膜,在Fe和Ag基体上沉积Ni膜,在Cu基体上沉积Ag膜,在Fe基体沉积Cr膜,以及在Ag基体上沉积Ag 膜,在Ni基体上沉积Ni膜和在Cu基体上沉积Cu膜。采用悬臂梁法原位测量了除Cr膜外其他薄膜的平均内应力。结果表明,薄膜和基体为异种材料时薄膜内界面应力很大,而为同种材料时界面应力为零。由悬臂梁的弯曲方向得到的界面应力的性质与由改进的 Thomas?Fermi?Dirac 电子理论得到的结果一致。

关键词: 金属薄膜 , 沉积 , 界面 , 内应力 , 电子密度

高致密细晶W-25Cu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

万成 , 李继文 , 王展 , 马窦琴 , 魏世忠 , 张国赏 , 徐流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17.03.008

由水热?共还原法制备出的原位共生W-25Cu复合粉末,经冷等静压、真空热压联合包套挤压工艺获得相对密度大于98%,导电率为42.7%IACS,硬度为246HB的高致密细晶W-25Cu电触头材料.材料显微组织中W相和Cu相分布均匀,颗粒细小(1~3μm).在JF04C型电接触试验机上进行电接触实验,研究其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提高钨铜合金致密度、细化晶粒可以减小并稳定接触电阻;燃弧时间和燃弧能量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分断过程燃弧能量和燃弧时间均小于闭合过程燃弧时间和能量.W-25Cu电触头材料经电侵蚀后,材料表面主要由Cu、W和WO3三相组成.电接触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转移以熔桥转移、电弧转移和喷溅蒸发等形式为主;随着电压的增大,发生材料转移方向的转变,即由阴极转移变为阳极转移.

关键词: 高致密 , 细晶 , 接触电阻 , 电弧侵蚀 , 材料转移

Fe-V-Cr-Mo合金轧辊显微组织及磨损性能研究

徐流杰 , 魏世忠 , 邢建东 , 王强 , 张永振 , 龙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比高铬铸铁轧辊,利用自制的模拟轧辊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Fe-V-Cr-Mo合金轧辊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合金轧辊的耐磨性为高铬铸铁轧辊的1.15~5.93倍.随碳含量升高,Fe-V-Cr-Mo合金轧辊中VC的形态由杆状逐渐转变为球状、开花状,基体由铁素体逐渐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球状VC及板条马氏体基体有助于耐磨性提高,而大尺寸的开花状VC及低硬度铁素体或高硬度脆性大的片状马氏体基体对耐磨性不利.碳含量约为2.58%时,合金轧辊组织主要由近球状的VC及板条马氏体基体组成,硬度适中,可以同时有效的抵御轧制过程中的显微切削及疲劳磨损,耐磨性最佳,碳含量的过高或过低均导致轧辊耐磨性下降.

关键词: Fe-V-Cr-Mo合金 , 轧辊 , 组织 , 磨损

锻态工业纯钛热轧变形抗力热模拟试验

苏娟华 , 周铁柱 , 任凤章 , 魏世忠 , 陈志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锻态工业纯钛TA1进行高温拉伸试验,其变形温度为800 ~ 1050℃,变形速率为0.01~1 s-1,并对工业纯钛TA1进行变形抗力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抗力曲线主要以动态回复、再结晶软化为主要特征.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是以工业纯钛TA1相变点为界限.800和1000℃时,随应变速率增大,变形抗力先增大后减小;变形温度为850、900和1050℃时,变形抗力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增加,其变化呈两种趋势.

关键词: 纯钛 , 变形抗力 , 数学模型

变质高铝锌合金的铸态塑韧化机理

徐晓峰 , 倪锋 , 魏世忠 , 张柯柯 , 刘宝弟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0.03.003

对未变质处理和经B、Ti、Zr变质处理的二元Zn-Al合金(w(Al)为28.4%)的晶粒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铝锌合金的铸态塑韧性与其晶粒度没有明显的联系.断口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区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B、Ti、Zr变质高铝锌合金铸态塑韧性大幅度提高归结于先共晶富铝相枝晶间显微缩松的消除和晶内偏析的减轻.

关键词: 高铝锌合金 , 变质处理 , 塑韧化 , 机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