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
贾晓芳
,
刘晓魁
,
高鹏飞
,
曾志军
,
聂明
,
聂朝胤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4.024
综述了冷轧带钢表面残污物的主要成分及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称量法、有机溶剂浸洗-质量法、反射率法、接触法、循环伏安法、水滴法等.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带铜表面残污物检测手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冷轧带铜
,
表面残污物
,
清洁度
,
定性检测
,
定量检测
高鹏飞
,
张铁明
,
周媛
,
赵永祥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00722
通过环戊二烯基修饰的SBA-15(SBA-15-Cp)与马来酸酐的Diels-Alder反应及水解合成了邻二羧酸官能化的SBA-15,并将原位生成的Co(Ⅲ)络合物负载于其上制得Co(Ⅲ)官能化SBA-15样品SBA-15-Co(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结果证实羧酸官能团和Co(Ⅲ)成功地引入到介孔材料中.X射线粉末衍射、N2物理吸附-脱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表征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材料仍较好地保持SBA-15的孔结构.以异丁醛为牺牲剂,乙腈为溶剂,氧气流速5 ml/min,在40℃反应6 h时,SBA-15-Co(Ⅲ)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环氧环己烷产率和选择性分别达58%和63.7%,且经过6次循环后,仍分别可达51.6%和56.5%.
关键词:
Diels-Alder反应
,
邻二羧酸
,
SBA-15
,
介孔材料
,
Co(Ⅲ)
,
环己烯环氧化
张铁明
,
高鹏飞
,
高春光
,
杨恒权
,
赵永祥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150
以桥联硅氧烷1,1'-双[(2-三乙氧基硅基)乙基]二茂铁(BTEF)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导向剂,采用共聚法制备了二茂铁功能化的周期介孔有机硅烷材料(PMO-Fc).同时以BTEF为修饰剂,以甲苯为分散剂,采用嫁接法制备了Fc-MCM-41杂化介孔材料,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催化苯羟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PMO-Fc具有有序的二维六方形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在苯羟化反应中表现出比Fc-MCM-41更高的催化活性,苯酚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65.3%和20.2%.
关键词:
嫁接
,
共聚
,
二茂铁
,
桥联硅氧烷
,
介孔材料
,
杂化
,
苯
,
羟化
,
苯酚
杨合
,
孙志超
,
樊晓光
,
高鹏飞
,
武川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4.4.007
高性能钛合金大型复杂构件精确塑性成形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实现大运力、低能耗、长寿命的必然选择,然而,面临如何提高成形制造能力和如何实现成形成性一体化控制的挑战.等温局部加载近β锻造为该类构件的成形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工艺途径.由于成形过程的特殊性、构件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钛合金组织对成形方式与条件的敏感性,使得如何实现微观组织控制并获得性能优异的三态组织成为该成形技术研究发展与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基础性难题.从钛合金等温局部加载多道次成形组织演化机制、不同加载区和过渡区组织均匀性控制和三态组织形成及等温局部加载参数优化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钛合金
,
大型复杂构件
,
等温局部加载
,
近β锻造
,
组织控制
周媛
,
高鹏飞
,
张铁明
,
王永钊
,
赵永祥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518
以单硅酯(2-(环戊基-1,3二烯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TEECp)和含有亚乙基桥键的硅酯a 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为硅源,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通过调节TEECp预水解时间,采用共聚法合成了环戊二烯掺杂乙烷桥联材料(Cp-PMO),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红外光潜和热重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戊二烯基被成功引入到乙烷桥联材料中,所得Cp-PMO样品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孔道,热稳定性较高;随着材料中环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其有序性降低,孔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所减小,孔壁逐渐增厚在乙酸乙酷与正丁醇的酷交换反应中,Cp-PMO样品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当该样品中环戊一烯含最为30%时,乙酸乙醋转化率和乙酸丁酯收率分别可达19.3%和10.6%.
关键词:
共缩聚
,
环戊二烯
,
介孔材料
,
乙酸乙酯
,
丁醇
,
酷交换
,
乙酸丁酯
于晓磊
,
杨军
,
冯雪娇
,
高鹏飞
,
王久林
,
努丽燕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672
以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硅源,采用镁热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了具有莲藕状结构的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脱附法研究了原料配比,混压方式以及反应温度对多孔硅物相组成和结构形貌的影响.多孔硅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镁粉过量20wt%,原料经球磨混合均匀后直接在750℃下高温反应4h.对多孔硅及多孔硅/碳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5 A/g电流密度下循环70次后仍保持1633.1 mAh/g的可逆容量,并且在8 A/g下容量达到580.1 mAh/g,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关键词:
硅负极
,
锂离子电池
,
镁热还原法
,
SBA-15
王长久
,
董蒙
,
刘铁
,
高鹏飞
,
牛书秀
,
苑轶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2.021
采用超导强磁场装置研究了磁场强度对有、无细化剂颗粒Al-7%Si(质量分数)合金凝固组织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施加强磁场使无细化剂颗粒合金中的初生α-Al枝晶转变为发达枝晶形貌,二次枝晶生长充分,三次枝晶分支明显,枝晶尖端清晰可见;晶粒细化,且枝晶主轴与磁场方向呈30°规则排列.施加强磁场后初生α-Al枝晶数量和Si在α-Al中的溶解度都有少量增加.强磁场抑制添加细化剂合金熔体中的对流,加剧了Ti的重力偏析,使初生α-Al相出现明显枝晶化趋势,方向性增强,枝晶臂粗化明显.
关键词:
强磁场
,
Al-Si合金
,
凝固
,
枝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