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薇
,
王仕洋
,
李宪龙
,
马海涛
,
崔继承
,
朱继伟
,
李鸣皋
,
高原
,
韩磊
,
周必业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06.0621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基于 Hough变换圆检测的瞳孔识别方法.直接利用 Hough 变换圆检测进行瞳孔识别准确度低、运算量大,为此,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识别方法.在实现Canny边缘检测的基础上,利用 Hough变换进行求解时,限定检测的半径范围,在此范围内,根据参数空间圆的方程,求出对应的圆心坐标,得到最佳拟合圆,最终实现瞳孔识别以及中心点定位.在vc++6.0开发平台下,对150幅图像进行瞳孔识别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直接利用 Hough变换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70.7%,平均速度为1 s;本方法的准确率为94%,平均速度为0.45 s,可见相较于直接利用 Hough变换进行瞳孔识别,本文方法在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瞳孔识别以及中心点定位.
关键词:
霍夫变换
,
圆的检测
,
瞳孔识别
,
中心点定位
高原
,
韦文竹
,
袁琳
,
陈选楠
,
王成磊
,
陆小会
,
张焱
,
吴炜钦
,
张光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低碳钢表面进行等离子铬镍共渗,在4Cr13不锈钢表面沉积氮化钛薄膜.对两种强化层及其基体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 mol/L的H2SO4溶液中,铬镍共渗试样的耐腐蚀程度和氮化钛薄膜的相当,是4Cr13不锈钢试样的90倍,是低碳钢试样的120倍;在1 mol/L的NaOH溶液中,铬镍共渗试样的耐腐蚀性是4Cr13不锈钢试样的0.67倍,是低碳钢试样4.67倍,是氮化钛薄膜的3.67倍;在3.5%的NaCl溶液中,铬镍共渗试样的耐腐蚀性是低碳钢试样的2.3倍,是氮化钛薄膜的0.167倍,是4Cr13不锈钢试样的0.33倍.
关键词:
铬镍共渗
,
氮化钛薄膜
,
不锈钢
,
点蚀
,
腐蚀
刘小萍
,
高原
,
徐晋勇
,
刘燕萍
,
王建中
,
隗小云
,
徐重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3.008
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20钢表面渗铬,并进行双辉等离子渗碳,形成高铬高碳合金层.利用GDS、XRD、OM、SEM研究了合金层成分、相组成及组织形貌,并通过摩擦试验对合金层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面高碳高铬层含铬量和含碳量以及碳化物的质量分数(40%以上)高于一般冶金高铬铸铁;渗层主要包含M23C6和M7C3型碳化物,这些碳化物均匀弥散分布,尺寸通常在1μm左右,并无共晶碳化物组织;合金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1000~1600 HV,耐磨性比GCr15轴承钢提高8.6倍.
关键词:
渗铬
,
等离子渗碳
,
碳化物
,
耐磨性
,
共晶碳化物
徐晋勇
,
杜丽
,
刘燕萍
,
王建忠
,
隗小云
,
高原
,
徐重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4.020
为了研究Q235钢表面冶金形成Mo-Cr低合金高速钢的摩擦学特性,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Mo-Cr共渗,随后进行超饱和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研究结果表明:Mo-Cr共渗层厚度在100 μm以上,表面Mo含量可达20%,Cr含量达到10%,超饱和渗碳表面含碳量超过2.0%,表面成分接近钼系高速钢.淬火及回火后表面硬度达到1300HV,超过一般冶金高速钢.磨损试验表明,摩擦系数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平均相对耐磨性是GCr15渗碳淬火钢的2.2倍.
关键词:
低合金高速钢
,
等离子
,
碳化物
,
摩擦系数
,
耐磨性
张光耀
,
王成磊
,
高原
,
韦文竹
,
陆小会
,
张焱
,
吴炜钦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7014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备了2%(质量分数)CeO2/Ni60A熔覆层,对它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与Ni60A合金熔覆层和6063铝合金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Ni60A熔覆层相比,2%CeO2/Ni60A熔覆层的组织更均匀,晶粒更细小,气孔等缺陷更少,且生成了微量Cr3C2、Fe2C、SiC、Fe23(C,B)6等硬质相;在相同的深度处,2%CeO2/Ni60A熔覆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Ni60A熔覆层的,且最高可达1 180 HV;在1mol·L-1H2SO4、3.5% NaCl和lmol·L-1 NaOH腐蚀溶液中,2%CeO2/Ni60A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Ni60A熔覆层和6063铝合金的.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CeO2
,
Ni60A合金
,
耐腐蚀性能
马志康
,
高原
,
蔡航伟
,
王成磊
,
袁琳
,
张焱
,
吴炜钦
腐蚀与防护
利用弧光离子镀设备,对201不锈钢表面进行离子沉积TiN薄膜和CrN薄膜.分别在3.5% NaCl溶液、1 mol·L-1NaOH溶液和1 mol·L-1 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弧光离子镀技术在201不锈钢表面分别形成了厚度为1.2 μm的致密TiN薄膜和3μm的致密CrN薄膜;201不锈钢、TiN薄膜和CrN薄膜在3.5%的NaCl溶液中耐蚀性相当;在1mol·L-1的NaOH溶液中,TiN薄膜的耐蚀性约是201不锈钢的2倍,CrN薄膜的耐蚀性是201不锈钢的24倍,TiN薄膜的12倍;在1mol·L-1的H2SO4溶液中,TiN薄膜和CrN薄膜的耐蚀性相比201不锈钢分别提高20倍和26倍.
关键词:
弧光离子镀
,
TiN薄膜
,
CrN薄膜
,
耐蚀性
高原
,
吴炜钦
,
张焱
,
张维
,
王成磊
,
马志康
,
蔡航伟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30404
在不同含碳量的钢表面进行等离子W-Mo-Dy和W-Mo共渗,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合金渗层的显微组织和厚度,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渗层进行相结构分析,利用附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对合金渗层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稀土Dy能促进合金元素的扩散使合金渗层厚度增加,20钢、45钢、T8钢W-Mo-Dy和W-Mo共渗合金层厚度分别为128,75,47 μm及107,59,26μm;W-Mo-Dy共渗组织较W-Mo共渗组织更细小,多为等轴晶,而后者为柱状晶;W-Mo-Dy共渗合金层中有析出的第二相,由Fe,Mo,Dy构成;20钢的W-Mo-Dy共渗合金层主要由Fe(W,Mo,Dy),Dy2O3和少量的DyFe10Mo2,Dy等相组成,在45钢和T8钢表层出现M6C碳化物,随着含碳量增加,碳化物的含量也增加;W-Mo共渗合金层的表面呈上凸的胞状组织,排列致密,W-Mo-Dy共渗的表面形貌在胞状组织的中心出现块状的结晶组织.
关键词:
合金化
,
等离子
,
稀土元素
梁羽
,
魏伟荣
,
侯静
,
刘元永
,
王佐强
,
高原
,
张海兵
材料开发与应用
复合管海底管道在铺设过程中发生破断后,316L/625衬管暴露于海水或含有泥沙的海水中,可能发生腐蚀破坏.根据316 L/625材料的腐蚀速率、管壁厚度和允许的最大点蚀深度来预估复合管允许的浸泡期限.如果破损的管道能在允许的浸泡期限内完成修复作业,则该管道可视为累积损耗而非失效,修复后仍可继续服役.修复方法为,切除破损管段后,排出海底管道内的海水,用含(300-500)×10-6除氧剂、杀菌剂和缓蚀剂的淡水清洗316L/625管壁上残留的氯化物和溶解氧,清洗淡水的Cl-浓度宜小于200×10-6.并根据腐蚀与污损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酸液清洗.
关键词:
316L/625复合钢管
,
腐蚀
,
失效评估
,
修复
高原
,
张维
,
王成磊
,
李冰
,
陈选楠
,
黄学锋
,
袁琳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Q235钢表面等离子W-Mo-Y共渗层的组织、成分、结构、显微硬度,计算渗层中不同位置、浓度下的W、Mo原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为柱状晶,W、Mo元素呈梯度分布,Y的分布不均匀。共渗层主要结构相为钨钼在α-Fe中的固溶体和Fe17Y2,共渗层显微硬度最高256 HV0.05;Y元素降低表面W、Mo的活度,W、Mo合金元素的化学势变小,表面与基体之间的化学梯度减小,W、Mo原子扩散速率减慢;W-Mo-Y共渗层厚度要比W-Mo共渗层厚度薄;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计算表明,在W-Mo-Y共渗和W-Mo共渗时,不同渗层中的W、Mo扩散系数有所不同,但属同一数量级即:10-13~10-14之间。
关键词:
等离子渗金属
,
晶界
,
活度
,
化学梯度
,
化学势
,
Fick第二扩散定律
李忠厚
,
刘小萍
,
赵金香
,
高原
,
徐重
,
杨永富
,
张文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T8钢等离子体脱碳对随后渗金属的影响. 介绍了两种处理工艺, 一种是脱碳后渗金属, 另一种是直接渗金属. 结果表明, 在离子轰击下, 高碳钢表层产生严重的脱碳层, 脱碳层的存在对随后的渗金属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脱碳后渗金属, 渗层厚度达80μm; 直接渗金属, 渗层厚度仅15μm. 在两种渗金属条件下, 表面合金层的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含量差别不是很大, 而强碳化物形成元素W和Mo的含量却有着显著差异, 直接渗金属的, 表层W和Mo含量几乎为零, 而脱碳后渗金属的, 表层W和Mo总量最大达到6%左右.
关键词:
高碳钢
,
脱碳
,
渗金属
,
离子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