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响亮
,
李光强
,
周博文
,
马江华
,
徐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Fe-17Cr-7Ni采用77%冷轧和700℃退火100 s工艺获得纳米晶(<100 nm)/超细晶(100~500 nm)和部分粗晶(>1 μm)组成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组织,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00 nm.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形变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这种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939 MPa和1098 MPa,伸长率高达38.8%.分析应变硬化率曲线表明拉伸过程中形变分为四个区间.结合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结果,发现形变过程中粗晶奥氏体先转化为形变马氏体,随后纳米晶/超细晶奥氏体转变为形变孪晶,表明这种高强度高塑性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形变机制为TWIP和TRIP复合形变机制.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形变机制
,
应变硬化
,
奥氏体稳定性
康汝洪
,
马江华
,
何书美
,
于海涛
,
刘新会
催化学报
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剂,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负载PdCl2和其它金属盐制成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MXn, 用于催化有机卤化物脱卤. 与负载型单金属催化剂PVP-PdCl2相比, PVP-PdCl2-CdCl2和PVP-PdCl2-HgCl2对氯代芳烃脱氯有高得多的催化活性和脱氯选择性,且偶联副产物显著减少; 以对氯苯胺为底物时,双金属催化下的反应时间缩短为单金属催化下的1/8, 而脱氯产物收率提高25倍; 底物为对氯甲苯时,双金属催化下的偶联副产物仅为单金属催化下的1/390. 用IR和TEM技术对PVP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双金属协同脱卤作用.
关键词: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
双金属催化剂
,
有机卤素化合物
,
脱卤作用
,
氢转移试剂
,
钯催化剂
何强
,
李光强
,
吴仕慈
,
马江华
钢铁钒钛
在1 023 K用热重法结合XRD分析,研究了V2O3、Al2O3添加剂对混合气体(H2+CHI)还原铁矿石制备碳化铁的影响.研究表明:V2O3对还原反应和碳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碳化铁的生成率和稳定性.当V2O3含量在1%以内时,随着V2O3的增加,铁矿石还原速率逐渐加快,碳化速率也提高,促进效果明显;当V2O3含量高于1%,试样还原速率和碳化速率均比1%时略小.Al2O3对还原和碳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碳化铁的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铁矿石
,
碳化铁
,
添加剂
,
三氧化二钒
,
三氧化二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