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耐锌蚀陶瓷防护层的制备与腐蚀机理初探

马晓丽 , 李德元 , 王赫莹 , 吴卫枫 , 宋政

材料保护

采用电弧喷涂法预先在Q235钢试样基体上喷涂FeCrAl粘结层,再利用等离子弧喷涂制备Al2O3陶瓷涂层,分析了陶瓷涂层在500℃静态锌液腐蚀试验中的腐蚀机制及影响因素.通过SEM和XRD分析可知,Al2O3陶瓷涂层与锌液为不互溶材料,起隔离基体与锌液、防止铁锌发生互扩散反应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的Al2O3陶瓷涂层能极大地延缓Q235钢腐蚀失效的时间,耐液锌腐蚀性极好;陶瓷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涂层厚度是影响耐锌蚀性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等离子弧喷涂 , 陶瓷涂层 , 熔融锌液 , 耐蚀性

高温宽滞后Cu-13.5Al-2.5Mn-1.36Zn合金的晶体结构分析

董桂霞 , 马晓丽

材料导报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13.5Al-2.5Mn-1.36Zn合金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的亚结构与常见的18R及2H马氏体中的堆垛层错及孪晶条纹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合金的马氏体变体中,可至少观察到两种面缺陷以相近的密度分布,合金中各变体以多种形式进行协作,不同变体的内部亚结构相差很大,且有些变体在界面处以相当牢固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上这些结构特征可能与该合金的高逆相变温度及宽相变滞后有关.

关键词: Cu-13.5Al-2.5Mn-1.36Zn合金 , 相变温度 , 相变滞后 , 晶体结构分析

γ(fcc)→α(bcc)马氏体相变表面浮凸的AFM观察与定量分析

林晓娉 , 张勇 , 谷南驹 , 孟昭伟 , 马晓丽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4.00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并定量分析了γ(fcc)→α(bcc)马氏体相变的表面浮凸.结果表明:{259},马氏体表面浮凸为双倾动、帐篷(∧)型,{557}r马氏体的表面浮凸为"孤立岛状"浮凸群,{225}r马氏体表面浮凸为具有层状结构的"三角形"浮凸群;{259}r马氏体表面浮凸的宽度、高度及浮凸角度均大于{225}f马氏体"三角形"浮凸群,{557}f马氏体表面浮凸群的高度最小,其浮凸角也最小.

关键词: 表面浮凸 , 浮凸角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扫描电镜

板条马氏体的宏观点阵变形特征及其相变晶体学研究

董允 , 林晓娉 , 王晓东 , 马晓丽 , 谷南驹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4.01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并配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板条马氏体的宏观点阵变形特征及其相变晶体学.结果表明:板条马氏体的同位向束的表面浮凸即"浮凸束",是由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切变基元"堆垛而成,"切变基元"浮凸为不规则"N"型;单变体板条马氏体即马氏体板条的表面浮凸呈不规则"篷帐"型;马氏体板条的浮凸高度远低于{3 10 15}f孪晶马氏体.建立了板条马氏体切变基元的形成模型.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AFM) , 表面浮凸 , 不变平面应变(IPS) , 惯习面

{225}f片状马氏体宏观点阵变形特征的AFM观察与定量分析

林晓娉 , 董允 , 王晓东 , 马晓丽 , 谷南驹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1.025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Fe-8Cr-1C合金{225}f马氏体的宏观形状应变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25}f片状马氏体宏观形状应变特征表现出与{3 10 15}f全孪晶马氏体不同的特征.{3 10 15}f全孪晶马氏体表面浮凸呈规则的"N"或""型;而{225}f片状马氏体表面浮凸呈不规则"N"型,其"浮凸群"既有均匀切变的特征,又有沿基面堆垛长大的痕迹,其浮凸高度、浮凸角远低于{3 10 15}f马氏体.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AFM) , 表面浮凸 , 不变平面应变 , 浮凸角

利用MATLAB5.3对马氏体相变表象晶体学B-M理论的计算

林晓娉 , 张勇 , 谷南驹 , 马晓丽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3.002

利用MATLAB5.3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中的B-M理论做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偏差小于4°.更重要的是,它的编程比C和FORTRAN语言要简便得多.

关键词: MATLAB5.3 , B-M理论 ,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

低相变温度宽相变滞后的Cu-Al-Mn-Nb形状记忆合金

董桂霞 , 谷南驹 , 马晓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恰当的成分设计,获得了具有较低马氏体相变温度及较宽相变滞后的Cu-Al-Mn-Nb形状记忆合金.用差热分析法(DSC)测得Cu-26.8Al-4.8Mn-1.0Nb(摩尔分数,%)合金在降温时马氏体相变最激烈的温度为-32℃;升温时奥氏体相变最激烈时的温度为68℃;相变滞后宽度达100℃.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合金的马氏体为2H型结构,宽滞后效应是由于合金进行马氏体相变时析出了点状富铌颗粒从而松驰掉一部分弹性应变能而产生的.该合金在表面应变为4%时,弯曲变形试样的形状回复率达93%以上,在室温下时效2个月后,其形状回复率没有发生明显恶化.室温下其抗拉强度约为550 MPa,屈服强度约为380 MPa,塑性延伸率约为7%.

关键词: Cu-Al-Mn-Nb , 形状记忆合金 , 相变滞后 , 记忆效应 , 力学性能

等离子弧喷涂Al2O3陶瓷涂层低温抗热震性能的研究

王赫莹 , 李德元 , 马晓丽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4.007

为研究等离子弧喷涂Al2O3陶瓷涂层的低温抗热震性能,对不同结构的涂层进行了600 ℃低温热震试验,并分析、探讨了涂层的热震失效机制.结果表明,Al2O3陶瓷涂层低温下热震失效是由层间裂纹或层内裂纹引起的.对于单一Al2O3涂层,涂层与基体的界面是最薄弱处,层间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导致涂层自界面处脱落;对于有FeCrAl金属过渡层的涂层,层内粒子间的结合是最薄弱处,层内片层间裂纹的萌生、扩展导致涂层局部脱落.在陶瓷工作层与基体间增加金属过渡层可有效地缓和涂层界面处的热应力,阻碍裂纹的形成及扩展,从而提高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关键词: 等离子弧喷涂 , 陶瓷涂层 , 抗热震性 , 失效机制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