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单次分子镀法制备Sm和Eu厚靶

张丽娜 , 秦芝 , 吴晓蕾 , 丁华杰 , 林茂盛 , 白静 , 范芳丽 , 马健 , 雷富安 , 郭俊盛

原子核物理评论

研究了在异丙醇-硝酸体系中单次分子镀流程制备Sm和Eu厚靶的实验条件.确定了在20 μm铍箔上进行Sm和Eu分子镀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两极间距3 cm,电流密度3.8 mA/cm2,分子镀过程持续1 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分子镀的沉积效率均高于95%,所制备Sm和Eu靶膜的厚度分别在1.6和1.5 mg/cm2.

关键词: 分子镀法 , 制备 , 稀土元素 , 厚靶 , 分光光度法测定

Ni-Cr-W系高温合金组织及高温拉伸变形行为的研究

柏广海 , 李金山 , 胡锐 , 薛祥义 , 马健 , 胡胜天 , 傅恒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高温拉伸试验机系统地研究了固溶强化Ni-Cr-W系变形高温合金组织形貌及200~900℃范围合金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固溶强化Ni-Cr-W系高温合金由奥氏体基体和M6C组成,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堆垛层错.在650℃以下随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缓慢减小,在650℃以上合金的抗拉强度迅速减小,屈服强度基本不变;在650℃以下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变化较小,在 650℃以上则迅速增大.形变孪晶是导致在400~700℃范围内出现锯齿状应力-应变曲线的主要因素.合金断裂方式为韧性韧窝断裂,裂纹主要在γ/M6C结合界面处产生.

关键词: Ni-Cr-W系高温合金 , 组织 , 断口 , 形变孪晶 , 拉伸性能

溶胶凝胶法制备CuAlO2多晶及其性能研究

马涛 , 黄毅 , 马健 , 张丽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1200℃下制备出CuAlO2多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PL)以及红外(IR)光谱分别对其物相、化学状态、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粉体确为铜铁矿结构的CuAlO2多晶.XPS测得Cu的价态为+1价,从而表明样品中含有Cu空位缺陷.SEM显示晶粒尺寸约为1~3 μm,与从XRD中计算的结果相吻合.通过PL测试,观测到紫外近带发射峰和Cu空位缺陷发射峰,并对CuAlO2显p型导电性的原因进行了阐释.IR光谱测试表明CuAlO2多晶对红外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CuAlO2多晶 , X射线衍射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光致发光 , 红外

Ni-22Cr-20Co-18W合金在1100℃时氧化膜的演变

马健 , 胡锐 , 常辉 , 柏广海 , 刘珺 , 周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研究了1100℃下Ni-22Cr-20Co-18W合金氧化膜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氧化初始阶段,表面形成了Cr2O3,NiO和(Co,Ni,Mn,Cr)3O4混合氧化膜,后者为M3O4型氧化物.长时间氧化后,氧化膜由单层转变为双层,在内层形成连续的Cr2O3膜,在外层形成可以抑制内层Cr2O3挥发的致密NiO氧化膜;同时氧化空位在氧化膜与合金基体界面处形成,并且Al元素的内氧化也在该处发生.

关键词: Ni-22Cr-20Co-18W高温合金 , 恒温氧化 , 氧化膜 , 空位

TiFeSb基Half-Heusler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

来忠红 , 马健 , 朱景川 , 赵荣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固相反应+放电等离子体两步法成功地制备了TiFeSb及Mn掺杂的(Ti0.75Mn0.25)FeSb两种P型Half-Heusler 热电材料,并对这两种新型热电材料体系的X射线衍射谱进行了计算模拟和试验研究,同时对其组织结构和热电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X射线衍射试验谱可以与模拟计算谱很好的吻合;50℃时,TiFeSb的ZT值为0.011,而(Ti0.75Mn0.25)FeSb体系因Mn掺杂后电阻率大幅度下降,Seebeck系数变化不大,热导率下降了1.2 W·m-1.K-1,使得最终的功率因子较TiFeSb体系提高了3.5倍,ZT值提高了4.3倍.

关键词: Half-Heusler化合物 , TiFeSb , Mn掺杂 , 固相反应 ,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沉淀剂对水热合成Sr2CeO4形貌及发光性质的影响

翟永清 , 胡志春 , 马健 , 李瑞芳 , 郑强

人工晶体学报

分别以(NH4)2CO3、Na2CO3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Sr2CeO4蓝白光荧光粉.利用热重-差热、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不同沉淀剂所得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及目标产物的形成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荧光粉的微观形貌、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以(NH4)2CO3、Na2CO3为沉淀剂所得前驱体晶相组成相同,均由Ce2(CO3)2O·H2O、CeCO3OH及SrCO3三相组成,经1000℃下焙烧2h均得到正交晶相的SF2CeO4.以(NH4)2CO3为沉淀剂所得样品呈类球形,分散性较好;以Na2CO3为沉淀剂所得样品呈不规则形状,团聚现象严重.所得Sr2CeO4的激发光谱均是位于200 ~400 nm之间的一个宽带双峰结构,发射光谱均是位于400~600nm之间的一个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6nm左右,归属于Ce4+的f→t1g跃迁,呈蓝白光发射.在最大激发波长下,以(NH4)2CO3为沉淀剂所得样品的发光强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Sr2CeO4 , 沉淀剂 , 水热合成 , 形貌 , 发光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红色发光材料NaLa(MoO4)2∶Eu3+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翟永清 , 马健 , 胡志春 , 赵佳佳 , 崔瑶轩 , 宋珊珊

人工晶体学报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红色荧光粉NaLa(MoO4)2∶Eu3+,运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经700 ~900℃焙烧均能得到目标产物NaLa(Mo04) 2∶Eu3+,且具有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样品由尺寸约1~3μm类球形小颗粒组成.激发光谱在250~350 nm处有一宽的吸收带,峰值位于290 nm,属于Mo-O,Eu-O的电荷迁移带;350~ 500 nm范围内的系列尖峰是由Eu3+的4f-4f跃迁所致;发射光谱由一系列发射峰组成,主峰位于616nm处,属于5Do→+7F2电偶极跃迁发射.同时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时间、柠檬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以及助熔剂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NaLa(MoO4)2∶Eu3+ ,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 红色荧光粉

Ni-Cr-W高温合金渗铝涂层1100℃恒温氧化行为

王健 , 张平祥 , 胡锐 , 李金山 , 马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地研究了Ni-Cr-W高温合金铝覆涂层在1100℃的恒温氧化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试样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铝覆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分为初期快速氧化阶段和中后期缓慢平稳氧化阶段.在整个氧化过程中,铝覆涂层表面形成的氧化物经历了由晶须状的θ-Al2O3→等轴的αAl2O3→α-Al2O3→颗粒状α-Al2O3→颗粒状团聚α-Al2O3变化过程.碳化物在氧化初期可有效阻止由Ni和Al元素的互扩散所引起的涂层退化.

关键词: Ni-Cr-W高温合金 , 铝覆涂层 , 氧化膜

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合成红色荧光粉Ca2MgSi2O7∶Eu3+及性质研究

翟永清 , 王莉莉 , 马健 , 胡志春 , 王腾 , 姜楠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MgSi2O7∶Eu3+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组锐线峰组成,分别归属于Eu3+-O2-之间的电荷迁移态和Eu3+的f→f跃迁.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由两个强发射峰组成,分别位于591 nm和619 nm处,属于Eu3+的5 D0→F1磁偶极跃迁和5D0→7F2的电偶极跃迁.研究发现:当焙烧温度为1000℃、助熔剂H3BO3用量为15%时,样品发光性能较好;Eu3+浓度(x)对样品Ca2-xMgSi2O7∶Eu3x+的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当Eu3+浓度x在0.02 ~0.16范围内变化时,随着Eu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不断增加,未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

关键词: Ca2MgSi2O7∶Eu3+ , 红色发光粉 , 凝胶燃烧法 , 发光强度 , 白光发光二极管

绿色发光材料NaLa(MoO4)2∶Tb3+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性质

翟永清 , 马健 , 胡志春 , 李璇 , 李金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绿色发光粉NaLa1-x(MoO4)2∶Tb3+x(x=0.02,0.1,0.15).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和表征所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aLa(MoO4)2∶Tb3+晶体结构与NaLa(MoO4)2相似,属四方晶系结构;样品的激发光谱为位于250~350 nm的1个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300 nm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尖峰组成,最强的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的5D4-7F5跃迁.NaLa(MoO4)2∶Tb3+的发光强度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加强,当Tb3+浓度为10 mol%时发光强度最大,而后随Tb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发生浓度猝灭.根据Dexter能量共振理论,该浓度猝灭系Tb3+的电偶极-电偶极的相互作用所致.通过含氧酸根阴离子(SO42-)的掺杂有效提高了NaLa(MoO4)2∶Tb3+体系的发光亮度.

关键词: NaLa(MoO4)2∶Tb3+ ,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 发光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