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玺
,
王永胜
,
朱陆军
,
张跃飞
,
张振华
,
柯小行
,
林均品
,
郝国建
,
张泽
,
隋曼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12-8
采用XRD、SEM、EBSD、TEM、EDS以及三维组织重构方法系统研究原位Be元素的Ti基非晶复合材料Ti47Zr19Cu5V12Be17(摩尔分数,%)中晶体相的形态、尺寸、成分和体积分数,并采用STEM?EELS证明Be元素仅仅分布在非晶基体中。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得到了晶体相和非晶基体的化学成...
关键词:
非晶
,
复合材料
,
微观结构
,
电子能量损失谱
,
Be元素分布
张伟
,
隋曼龄
,
郭晓楠
,
何冠虎
,
胡魁义
,
周本濂
,
李斗星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3.003
在高密度单脉冲电流处理的H62粗晶黄铜内,首次发现纳米结构的生成,采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对其作了不同微观层次的观察和描述,依据用经典热力学计算所得的温升和相图理论,研究了纳米结构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
脉冲电流
,
纳米结构
,
相转变
张丽华
,
隋曼龄
,
张磊
,
李斗星
金属学报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Pb/Al膜在电子束辐照下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Pb膜的形态不稳定或形态变化以Pb薄膜的球化和Pb颗粒的团聚长大为特征,从热力学角度对纳米Pb膜球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球化与界面状态或界面能大小密切相关.
关键词:
纳米薄膜
,
null
,
null
刘春忠
,
张伟
,
隋曼龄
,
尚建库
金属学报
利用SEM, TEM, XRD分析了共晶SnBi/Cu焊点经120℃时效7 d后界面
组织结构的变化. 焊点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厚度由原来初始态的约2 um
增至时效态的10 um, 并且化合物也由原来单一的Cu6Sn5转变为
Cu6Sn5和Cu3Sn相. 进
一步研究表明, 在Cu3Sn与Cu之间界...
关键词:
共晶SnBi/Cu焊点
,
null
,
null
张丽华
,
隋曼龄
,
张磊
,
李斗星
金属学报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技术对纳米Pb薄膜在电子束辐照下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形态不稳定的纳米Pb薄膜,发生球化转变;球化后的Pb颗粒具有很好的可动性;颗粒的随机运动和碰撞导致颗粒之间的合并长大.Pb颗粒的合并长大速率与Pb颗粒的平均尺寸和碰撞频率有关.从热力学角度对纳米P...
关键词:
纳米Pb薄膜
,
null
,
null
周飞
,
何开元
,
隋曼龄
,
程力智
,
赖祖涵
,
李淑苓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卡计(DSC)得到了非晶态Fe─Si─B合金加入Cu和Nb后的等温晶化放热曲线,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明确了Cu和Nb在形成纳米α─Fe(Si)晶体相时的作用.此外,非晶态Fe(76.5)Si(13.5)B9Cu1和Fe(73.5)Si(13.5)B9C1Nb3等温晶化的α─...
关键词:
纳米晶合金
,
crystallization
,
amorphous Fe-Si-B-Cu-Nb alloy
张伟
,
隋曼龄
,
周亦胄
,
何冠虎
,
郭敬东
,
李斗星
金属学报
几种粗晶材料经高密度电脉冲处理后, 在材料内部形成了局域纳米结构, 即冷轧α-Cu(Zn)中形成α-Cu(Zn)和β’-(CuZn)纳米相; 低碳钢中形成纳米尺寸的奥氏体; TiC/Ni(Cr)金属陶瓷中形成纳米尺寸的定向TiC; LC6超硬铝中形成纳米尺寸的α-Al. 粗晶纳米化转变的机制可归于电...
关键词:
电脉冲
,
null
,
null
,
null
卢秋虹
,
赵伟松
,
隋曼龄
,
李斗星
金属学报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液氮温度下动态塑性形变法(LNT-DPD)制备的块体纳米孪晶铜在不同形变量下的微观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经LNT-DPD处理后, Cu呈现复杂的微观结构特征:由高密度的纳米尺寸形变孪晶片层团簇、纳米晶组织和含有较高密度位错结构的粗晶组织交错分布组成;其形成机制可归因于...
关键词:
Cu
,
nano-twin
,
shear 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