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毅
,
麻永林
,
邢淑清
,
王文君
,
陆恒昌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得到Monel-400合金焊材熔敷金属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断裂形式,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不同方案(最高温度保温→降温到试验温度→拉伸、试验温度保温→拉伸)和不同温度(700、800、900、1000和1100℃)下的熔敷金属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熔敷金属在700℃和800℃下具有很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和塑性,最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48.6 MPa和284.1MPa,最大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分别为78%和1 1%,在此温度区间,试验方案对材料的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有较大影响,最大差距分别为44%、36%和35%,对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在900 ~1100℃之间,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塑性急剧下降,并随温度的升高逐步趋于一致,最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9.3 MPa和68.6 MPa,最小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分别为18.85%和0.87%,在此温度区间,试验方案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影响很小.经QUANTA-400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熔敷金属在700℃下的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在800~ 900℃之间出现了低塑性区,产生了热脆现象,在1100℃下的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
关键词:
镍基合金
,
熔敷金属
,
高温性能
,
断口形貌
王昊杰
,
麻永林
,
陈重毅
,
许建飞
,
邢淑清
,
刘金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220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温凝固相转变测定实验装置,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高温凝固相转变过程,得到了凝固过程中液相( L)到高温铁素体(δ)到奥氏体(γ)的相变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高温凝固相转变规律,从而建立了304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冷速凝固相转变规律曲线—SPT(Solidification phase transforma?tion)曲线。结果表明:对试样进行液氮酒精淬火有效地保留了试样高温时各相的状态。可以清楚的显示在不同冷速下的不同温度淬火时液相和固相的各相成份比例及在不同淬火温度下各成份体积比例的变化。通过研究体积比例变化,可以得到304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冷速下的液相线、固相线及各种反应开始和结束的转变温度(即SPT曲线)。由SPT曲线也可以看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相转变模式会发生变化,相图会向左移动,各相变反应的温度区间减小。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
高温凝固相转变
,
SPT曲线
,
实验装置
李振团
,
邢淑清
,
陆恒昌
,
陈重毅
,
麻永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实芯和药芯80%Ar+20%CO2气体保护焊对S620Q厚板桥梁钢进行焊接,研究不同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芯焊缝的主要组织为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粗晶区(CGHAZ)主要组织为板条贝氏体(LB)+板条马氏体(ML)+GB;药芯焊缝为GB+少量AF,CGHAZ为ML+GB;两种工艺条件下接头均具有较高的强度,都达到了母材强度的85%以上;采用药芯焊接焊缝的硬度高于实芯焊缝;实芯焊缝中具有较高的AF,冲击值高于药芯焊缝,两者的冲击值在熔合区相差最小,药芯CGHAZ中ML+GB混合组织具有较高的韧性,其CGHAZ冲击值高于实芯.
关键词:
S620Q
,
组织
,
接头强度
,
韧性
陈重毅
,
麻永林
,
邢淑清
,
方立新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研究焊接热输入对8万吨模锻压机主缸材料20MnNiMo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制定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方案,并通过盲孔法对残余应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和大小是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减小而不断变化的.当焊接热输入由27.3 J/cm变化到24.6 J/cm时,焊接接头焊缝区x方向残余应力减小16%;热影响区x方向残余应力减小33%,y方向残余应力减小52%;焊缝区x方向残余应力减小49%,y方向残余应力增加49%;其中,焊接热输入的变化对y方向残余应力影响最大.在相同焊接效率条件下,焊接热输入越小,材料20MnNiMo的焊接残余应力越小.
关键词:
低合金钢
,
埋弧焊
,
残余应力
,
热输入
,
盲孔法
陈重毅
,
麻永林
,
王文君
,
邢淑清
,
路恒昌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得到焊接工艺对30 mm厚Q690钢板焊后残余应力分布及大小的影响,实施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并通过盲孔法对试板焊后应力进行测定,得到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接残余应力.结果表明,在焊缝区,横向应力为压应力,最大为569 MPa,纵向应力为拉应力,最大为57 MPa;在热影响区,横向应力为拉应力,最大为143 MPa,纵向应力由压应力逐步变为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为75 MPa.焊材和焊接热输入对接头残余应力有一定影响,其中,焊接热输入增加,残余应力也逐步变大.采用“X”形坡口可以改善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多为压应力,但残余压应力的存在会降低接头的局部稳定性,需进行焊后热处理,以减小其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优选药芯焊材和热输人为20.8 kJ/cm的焊接工艺.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
焊接工艺
,
残余应力
,
盲孔法
邢淑清
,
陆恒昌
,
麻永林
,
韩娜
,
李振团
,
陈重毅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7.016
为了研究80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转变规律,采用热模拟的方法,应用L78 RITA相变热膨胀仪模拟了实验用钢的两次焊接热循环过程,对应的焊接线能量约为20kJ/cm.建立了该钢的奥氏体连续加热转变曲线(TTA),并对组织、硬度和热膨胀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用钢一次热循环粗晶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硬度为318HV,当第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Tp2)为1000℃时,第一次热循环后的组织发生完全重结晶,得到细小的贝氏体组织,硬度下降,当Tp2为900℃时发生部分重结晶,硬度最低(239HV),当LP2为800℃时,在晶界和晶内相界生成链状分布的M-A组元,而Tp2小于A 'cl时发生回火作用,M-A组元分解并析出碳化物.实验用钢的热影响区未出现组织遗传现象,因此为了更准确判断组织转变类型,应结合TTA曲线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进行分析.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
焊接热循环
,
马氏体
,
贝氏体
李振团
,
邢淑清
,
麻永林
,
陈重毅
,
陆恒昌
,
韩娜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实芯80% Ar +20% CO2气体保护焊对40 mm厚S620Q桥梁用钢板进行多层多道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从X形焊根到盖面焊道,焊缝组织由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转变为粗大AF+ GB,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粗晶热影响区(CGHAZ)主要组织为板条状贝氏体、马氏体和GB.二次热循环温度在(α+γ)临界区时,粗晶区晶界处生成了不规则、岛状M-A和贝氏体,部分淬火区晶界处为GB.-20℃接头CGHAZ冲击韧性值高于焊缝,焊缝断口形貌为韧窝+少量解理,CGHAZ纤维区为大的韧窝,放射区为解理+少量韧窝,在小的撕裂刻面上有二次裂纹.CGHAZ晶界处不规则、岛状M-A对韧性损害较小,脆性解理断裂起源于晶内,而不是晶界.
关键词:
焊接接头
,
针状铁素体
,
多层焊接
,
力学性能
,
断口形貌
王昊杰
,
麻永林
,
陈重毅
,
刘炳广
,
许建飞
,
邢淑清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6011
利用自行开发设计的高温凝固相转变测定装置,研究了DP590钢在不同冷速下的高温凝固相转变过程,得到了凝固过程中液相(L)到高温铁素体(δ)再到奥氏体(γ)的相变温度,并绘制了该钢的凝固相转变(SP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06℃·s-1时,该钢δ相转变开始温度在1 520~1 535℃之间,结束温度在1 490℃左右;冷速增至0.33℃·s-1时,δ相转变开始温度降至1 510~1 520℃之间,结束温度在1 480~1 490℃之间;γ相转变开始温度为1 460℃之上,结束温度在1 435℃以下;随着冷速的增大,相转变模式会发生变化,相图会向下移动,各相变反应的温度区间减小.
关键词:
DP590钢
,
高温凝固
,
相变
,
凝固相转变曲线
迟露鑫
,
陈重毅
,
麻永林
,
邢淑清
,
方立新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研究焊后热处理对8万吨模锻压机主缸材料20MnNiMo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制定了窄间隙焊接方案和15 h×(550±10)℃焊后热处理方案,并通过盲孔法对焊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定和记录。得到了15 h×(550±10)℃焊后热处理对20MnNiMo厚板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5 h×(550±10)℃去应力退火可以很好的减小20MnNiMo厚板焊接残余应力,去应力效果显著,可以很好地改善20MnNiMo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该热处理方案满足实际产品需要,可以用于实际焊接生产中。
关键词:
20MnNiMo
,
残余应力
,
焊后热处理
,
盲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