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梅
,
刘海军
,
刘伟
,
王洪江
,
张建强
,
张艳姣
,
陈艳霞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5.02.012
采取超滤膜对乳清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NF270纳滤膜的通量衰减规律以及对乳清中盐和乳糖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压力由0.4 MPa增加到0.6 MPa时,纳滤膜稳定通量增大,膜通量衰减加重.纳滤膜的盐截留率先下降后上升,乳糖透过率略有增加,增加压力有利于乳糖和盐之间的分离;当压力为0.6 MPa,转速为418.6r/min,在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为4.8时,纳滤膜通量小且膜污染最为严重,此时盐截留率最低;pH值为3时所对应的膜通量与料液呈中性时相比,乳清通量增加,且通量衰减幅度小,此时盐截留率为30%,乳糖透过率达80%,因此酸性条件有利于提高通量及乳糖和盐之间的分离效果;提高膜表面的湍动程度时,膜通量增加且膜污染减弱,相应的纳滤膜的盐截留率较小,而对乳糖的透过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纳滤
,
乳清
,
脱盐
,
乳糖
钟敏霖
,
刘文今
,
陈艳霞
,
宁国庆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2.007
研究了用双筒送粉器分别输送Stellite 6和WC,WC体积含量分别为0%,9%,18%,27%,36%,45%,54%,72%和100%的高功率CO2激光熔覆特性及其演变.结果表明,当WC体积低于18%时,激光熔覆不出现裂纹.WC体积分数进一步增加,熔覆层平均硬度和裂纹率增加而高宽比减小.显微组织演变可分为两段:WC体积从0%到36%为第一段,WC完全熔化并溶解,凝固组织主要由枝晶和枝晶间共晶组成,W含量分别为9.68%和21%.WC体积分数从45%到100%时为第二段,大部分WC熔化和溶解,显微组织主要由基体和沉淀于其中的W化合物组成,溶解于基体的最大W含量为26%左右.混合粉末中WC越多,W在W化合物中的含量也越多,其最高含量可达到64.55%.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熔覆
,
Stellite+WC
,
显微组织和成分演变
黄斌
,
杨延清
,
陈艳霞
,
陈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箔-纤维-箔法和纤维涂层法这两种制备方法对SiCf/Ti复合材料基体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箔-纤维-箔法制备的SiCf/Ti-6Al-4V复合材料中基体钛合金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织构类型.纤维涂层法制备的SiCf/Superα2复合材料基体中的织构为纤维织构,这正符合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的特征,为复合材料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Ti基复合材料
,
织构
,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陈艳霞
,
钟敏霖
,
刘文今
,
李凤生
,
宁国庆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2.02.012
研究了激光送粉熔覆WC/Co硬质合金的气孔问题.结果表明,激光熔覆WC/Co形成气孔的倾向较大,细粉熔覆层的气孔率比粗粉高,多道叠加的气孔率比单道高.熔覆层组织为未熔化的WC颗粒、鱼骨状枝晶和Co固溶体基体.熔覆层含有WC、Co、FeW3C、Fe2W,CW3,Co3O4等相.激光熔覆WC/Co出现气孔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高温熔池中的氧与碳反应形成CO或CO2气体.在WC/Co中添加一定量的金属还原剂Ti后,Ti能还原熔池中的氧化物,阻止O与C的化合,抑制CO或CO2气体的生成,从而减少气孔率甚至消除气孔.加Ti后,熔覆层中的Co3O4相消失而出现了Ti22O和Co6W6C相.
关键词:
送粉激光熔覆
,
硬质合金
,
气孔
,
金属还原法
张普
,
卫怡
,
蔡俊
,
陈艳霞
,
田中群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106-8
电化学 Stark效应是指电极溶液界面的吸附物或金属-吸附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随电极电势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研究该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吸附物与基底的相互作用(如吸附构型、吸附取向和覆盖度等随电位的变化),也可反过来推断电极基底的电子构型及其随电势的变化规律,对理解电化学双电层的结构以及电催化反应的构效关系都很有帮助.多年以来,电极表面吸附 CO的电化学 Stark效应广受关注,是由于 CO为很多小分子氧化的中间产物,研究 CO的谱学行为,可加深对 CO以及其它能产生 CO中间物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解;另一方面, CO与过渡金属之间普遍存在s给电子以及p反馈电子作用,因此 CO也可作为探针分子,通过考察 COad以及 M–COad的振动频率的变化,可推断相应条件下基底的电子与几何结构等信息.
本文使用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在一个大的电势范围内考察了 Au@Pd纳米粒子薄膜电极上饱和吸附 CO的振动光谱行为,以期更好地理解 COad与基底的成键作用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由于纯 Pd电极表面的拉曼信号太弱,实验使用具有核壳结构的 Au@Pd纳米粒子薄膜作为模型电极,并利用 Au核的拉曼增强特性.宽广的电势范围约–1.5到0.55V vs. NHE,通过使用酸性、中性以及碱性电解质得以实现.实验考察的电势上限由 COad氧化起始电位决定,而下限由强烈氢析干扰测量所限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电势范围内, C–OM(M指在电极表面的桥式吸附CO和穴位吸附 CO所形成的谱带重叠)和 Pd–COM键的振动频率可以分为三段: dνC–OM/dE在–1.5~–1.2 V范围内是185~207 cm–1/V,在–1.2~–0.15 V是83~84 cm–1/V,在–0.2~0.55 V是43 cm–1/V;而 dνPd–COM/dE在–1.5~–1.2 V范围内是–10~–8 cm–1/V,在–1.2~–0.15 V是–31~–30 cm–1/V,在–0.2~0.55 V是–15 cm–1/V.与同时记录的极化曲线对比,认为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所观察到 dνC–OM/dE在–1.2 V附近的急剧变化与电极表面发生了强烈的析氢反应有关.另外,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模型计算,认为共吸附的 H减少了 COad从桥式构型到穴位构型的转变,在酸性介质中这种变化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对应的电势较高,桥式吸附的 CO比例越大,桥式向穴位的转变本身相对较少.
关键词:
一氧化碳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钯
,
密度泛函理论
,
斯塔克效应
陈艳霞
,
王树彬
,
卢艳茹
人工晶体学报
以Yb2O3粉末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活性SiO2凝胶为原料,在1550℃保温4h合成了具有单斜结构的单相Yb2Si2O7粉体.采用无压烧结方法获得了Yb2Si2O7陶瓷.通过添加Y2O3烧结助剂,获得了气孔率为3.2%的致密Yb2Si2O7陶瓷.采用XRD、SEM方法对烧结体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烧结体均为单相的Yb2Si2O7,不含其它杂质相.Y2O3的添加大大降低了烧结体的气孔率,促进了烧结的致密化.所得致密Yb2Si2O7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2 μm,大部分晶粒为颗粒状晶粒.
关键词:
Yb2Si2O7
,
无压烧结
,
Y2O3
,
气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