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洺浩
,
陆永亮
,
翟运飞
,
王志登
,
王紫玉
,
李宁
电镀与涂饰
为提高镀锡板表面钝化膜的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Kelvin探针(SKP)、Tafel曲线和盐雾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化学钝化(300工艺)、电化学钝化(311工艺)与化学-电化学联合钝化(300+311和311+300工艺)4种不同钝化方式所得钝化膜的组成与耐蚀性能.结果表明,300工艺得到的钝化膜均匀性较好,311工艺得到的钝化膜铬含量较高、较厚、耐蚀性较强.联合钝化方式结合了300与311两种工艺的优点,所得钝化膜中铬氧化物的水合程度小,烘烤稳定性强.其中,300+311(先化学钝化后电化学钝化)工艺的钝化效果最好,钝化膜均匀性与耐蚀性最优.建议在镀锡板钝化生产中,第一个槽的第一道工序可以不通电以进行化学钝化,之后再电化学钝化.
关键词:
镀锡板
,
铬酸盐钝化
,
耐蚀性
曹美霞
,
唐艳秋
,
陆永亮
,
王磊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5.11.006
在电镀锡板钝化后的清洗过程中,水中氯离子会对镀锡板产品产生一定的腐蚀.为明确不同浓度氯离子的腐蚀影响,采用单片湿热挂片试验、叠片交变湿热试验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对镀锡板的腐蚀愈加明显.当氯离子质量浓度降低到6~7mg/L时,对镀锡板的腐蚀影响轻微,可基本忽略.提出在实际生产中,尽量控制清洗水中的氯离子质量浓度在6mg/L以下,即可基本消除氯离子对电镀锡板的腐蚀影响.
关键词:
氯离子
,
腐蚀
,
镀锡板
,
清洗
陆永亮
,
王洺浩
,
曹美霞
,
陆伟星
,
王志登
,
李宁
电镀与涂饰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钝化电量、主盐浓度、钝化液pH与温度对甲磺酸盐镀锡板表面钝化膜铬含量、耐蚀性与漆膜结合力的影响。在本实验选定的参数范围内,钝化电量对以上3种性能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漆膜结合力。钝化液pH对钝化膜的铬含量与耐蚀性影响最大,在实际生产中,钝化液的pH控制在4.2左右为最佳。生产高钝化电量镀锡板时,应避免采用过大的电流而影响钝化效果,并适当调低钢带走速作为配合。
关键词:
甲磺酸盐镀锡
,
钝化
,
耐蚀性
,
铬含量
,
漆膜结合力
王洺浩
,
王志登
,
陆永亮
,
王熙禹
,
王紫玉
,
李宁
电镀与涂饰
为研究钝化液老化对镀锡板钝化膜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老化过程中钝化液的变化,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钝化液的变化对钝化膜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钝化液老化对钝化膜铬含量、耐蚀性与黑灰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液的老化过程伴随着Cr、Fe不溶物的生成以及pH和槽压的升高,这些变化都会影响钝化膜的生成及其性能.生产现场都会对钝化液pH进行实时监控,因此由钝化液老化引起的钝化膜铬含量和耐蚀性的下降以及黑灰量的增加,主要与不溶物在阴极表面的吸附有关.生产中通电量达到37.5 A·h/L时,需通过加强钝化液的过滤与加快溶液的更新速率来降低其老化程度.
关键词:
镀锡板
,
铬酸盐钝化
,
老化
,
黑灰
,
铬含量
,
耐蚀性
王洺浩
,
王志登
,
陆永亮
,
王紫玉
,
王熙禹
,
李宁
电镀与涂饰
通过电位-时间曲线、Tafel曲线测试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镀锡板铬酸盐体系钝化液中硫酸根、铁、锡等杂质离子对钝化膜铬含量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种杂质离子的存在会导致钝化膜的铬含量与耐蚀性下降.当SO2-4、Fe2+和Sn2+的含量分别超过10、7和11 mg/L时,钝化膜的铬含量与耐蚀性明显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应将钝化液中这3种杂质离子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质量浓度以下.可通过加强酸洗与带出回收后的水洗,加快淬水液更新,加强钝化液的过滤,及时更换钝化阳极,以及保证钝化液原材料的纯度等方法来控制杂质离子的含量.
关键词:
镀锡板
,
铬酸盐钝化
,
杂质
,
铬含量
,
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