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华
,
田静博
,
秦金兰
,
邢锦娟
,
刘琳
硅酸盐通报
采用水热法直接制备了油酸修饰的纳米氧化锌微粒.用XRD、SEM、IR和UV-Vis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微粒,平均粒度为44 nm;油酸分子与锌原子以桥连的形式结合;氧化锌微粒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分散性实验表明:样品在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微粒
,
油酸
,
表面修饰
,
分散性
钱建华
,
张思倩
,
邢锦娟
,
刘琳
材料导报
采用增重法和金相显微技术研究了含硫油样对铜片的腐蚀行为,以及噻二唑类缓蚀剂(用A表示)在含硫量为50 μg/g的模拟油样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A对铜片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提高.当缓蚀剂浓度为25.0μg/g时,缓蚀效率达到86.45%0.经吸附等温线拟合可知,缓蚀剂A在铜片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属于化学吸附.
关键词:
铜片
,
缓蚀
,
硫
,
噻二唑
,
吸附
樊勤
,
王永丽
,
周权
,
倪礼忠
,
钱建华
,
刘坐镇
玻璃钢/复合材料
采用端环氧基丁腈橡胶(ETBN)对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通过FT-IR表征了CE/ETBN树脂体系固化前后的结构变化,同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结合SEM分析了改性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TBN增韧CE树脂的效果明显,CE-18树脂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148MPa,CE-25树脂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K1c分别为35.07KJ/m2和1.32MPa·m1/2.SEM表明CE/ETBN树脂体系中ETBN作为分散相均匀地分布在CE树脂基质中,起到了良好的增韧作用.CE/ETBN树脂体系的耐湿热性优良,水煮96h后吸水率均低于0.9%.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
,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
,
增韧
,
吸水率
王增娣
,
闫永贵
,
马力
,
钱建华
,
陈光章
,
李庆芬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6.09.005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氯离子浓度、温度、阳极极化电流及三者间相互协同作用对99.9999%高纯锌参比电极电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下氯离子浓度越高,电极的稳定电位越负;在海水中,偏离25℃,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电极电位都会负移,当温度达到50℃时,锌上沉积的腐蚀产物结构改变使锌的电极电位正移;海水温度在0~25℃,阳极极化电流<5μA/cm2,高纯锌具有良好的电流负载能力.
关键词:
高纯锌
,
氯离子浓度
,
温度
,
阳极极化电流
钱建华
,
刘坐镇
,
周润培
,
柏孝达
,
姚星
,
付建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2.03.016
本文比较了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三种高性能基体树脂:环氧树脂、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等特点.
关键词:
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
,
环氧树脂
,
环氧乙烯基酯树脂
,
不饱和聚酯树脂
,
结构
,
性能
,
应用
赵永韬
,
吴建华
,
于辉
,
王佳
,
刘光洲
,
钱建华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2.04.016
针对舰船内部结构,如压水舱、内舱舱底等积水部位的腐蚀,采用无毒、无预膜处理的高效海水介质缓蚀剂与牺牲阳极进行联合保护,分别在液相中和气相液膜下研究了缓蚀剂对船用钢的缓蚀行为,同时利用现场模拟试验评价其防蚀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保护能取得一定的防蚀作用.
关键词:
腐蚀
,
海水
,
电化学阻抗谱
,
缓蚀剂
钱建华
,
俞卓汗
,
张蕾
,
刘琳
材料保护
将自组装膜和稀土转化膜结合可以强化各自的优点,制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目前此类研究还不系统.在铜片表面先自组装硅烷膜,再铈盐转化成膜,以复合膜耐蚀性为评价指标,对自组装时间、铈盐转化时间进行优化,对优化条件制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进行研究,与单一的硅烷自组装膜、铈盐转化膜进行比较,并对硅烷-铈盐复合膜的成膜、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硅烷自组装膜与铈盐转化膜的最佳成膜时间分别为10.0 min和1.0 min,硅烷-铈盐复合膜对铜的防腐蚀性能比2种单一膜的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硅烷自组装膜
,
铈盐转化膜
,
复合膜
,
成膜时间
,
铜片
,
耐蚀性
,
机理
钱建华
,
张思倩
,
刘琳
,
张强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6.021
用电化学测量法研究不同组装时间和不同组装浓度时L-赖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在0.5 mol·L-1 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进行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并通过分子模拟探讨L-赖氨酸在铜表面的吸附模型.结果表明,L-赖氨酸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条件是在10mmol·L-1组装液中组装8h,缓蚀率达87%.等温吸附线拟合表明L-赖氨酸在Cu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分子模拟表明,L-赖氨酸分子通过末端-NH2上的N原子与Cu原子结合,并且以近似垂直的方式吸附在Cu(111)表面.
关键词:
L-赖氨酸
,
自组装膜
,
分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