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存贵
,
邓韶博
,
郭良成
,
曹青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1.030
以纳米碳酸钙为模版剂,以精制煤沥青为包覆材料,通过对其炭化、去模板剂和活化处理,制得了沥青基炭材料.实验选用苯酚为吸附质,研究了制备过程对所制炭材料吸附性的影响、吸附过程遵循的吸附规律以及吸附热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活化条件下,未经模板剂碳酸钙处理的煤沥青得到的炭材料对苯酚的吸附量为1.9 mmol/g,而由碳酸钙与沥青质量比为1∶2所制备的炭材料,吸附量可达2.49 mmol/g.即使用模板剂后炭材料吸附量提高了31%;进一步对苯酚等温吸附规律的研究表明,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热在35.9~50.8 kJ/mol,属于典型的物理吸附过程,其研究为煤沥青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
煤沥青
,
苯酚
,
吸附
解小玲
,
曹青
,
郭良辰
,
钟存贵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30666
实验以石墨烯(Graphene, GE)为晶种,精制煤沥青为原料,通过程序控温,对如何制备高含量的各向异性中间相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其用于制备半焦和针状焦研究。中间相和半焦的组织结构采用偏光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针状焦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观察,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半焦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用循环伏安法对石墨微晶结构的有序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明显促进了中间相小球的形成,显著提高了所制针状焦结构的有序性和电子的传输能力。其中,当石墨烯加入量为原料的0.2wt%时,得到的中间相小球数量最多且大小均匀,半焦结构的纤维流域状结构成为其主要的显微组织。在相同的情况下,同未加石墨烯相比较,石墨烯的存在使制备的针状焦石墨化度提高了200%;电荷迁移电阻减少65.3%。
关键词:
煤沥青
,
石墨稀
,
中间相
,
半焦
,
针状焦
郭良成
,
靳利娥
,
钟存贵
,
王颖
,
曹青
新型炭材料
将煤沥青(CTP)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共炭化,研究了DOP同CTP共炭化对成焦结构产生的影响、热行为及半焦的电化学性质.共炭化所得焦化产物的显微结构分别用偏光显微镜、XRD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电化学性质和热行为分别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热重分析仪进行了研究.热重分析表明,DOP与CTP共炭化过程中失重速率变慢,说明期间发生了进一步的聚合反应,提高了聚合度;偏光显微镜和XRD分析表明,共炭化能够改善半焦结构的纤维组织,芳环的晶间有序堆积高度增大,晶面层间距离缩小;SEM进一步证实了共炭化过程有序性微晶结构的存在.同炭化CTP得到的半焦电化学性质相比,共炭化得到的半焦电子传输活性增大,有利于提高炭材料的电性能.
关键词:
煤沥青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
共炭化
,
显微结构
,
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