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安
,
黄华
,
傅洁
,
郭庆
,
潘复生
,
邓世平
,
李家鸣
,
赵光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熔炼法加球磨处理制备Mg_2Ni_(1-x)Cu_x (x=0, 0.2, 0.4)合金.通过XRD和SEM/EDX对合金的相成分和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3种合金中都有Mg_2Ni相形成.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分别形成Mg_2Cu相和Cu_(11)Mg_(10)Ni_9相.PCT测量结果表明,Cu的添加可以改善合金的吸放氢性能.
关键词:
镁基储氢合金
,
感应熔炼
,
球磨
,
吸放氢性能
徐晨彪
,
杨文绍
,
郭庆
,
戴东旭
,
陈茂笃
,
杨学明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006-1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方法研究了甲醇分子吸附在真空退火后的二氧化钛(110)表面的光催化过程,对比分析了单独吸附甲醇分子以及甲醇分子与水分子共吸附情况下的光催化解离过程。结果表明,在二氧化钛(110)表面吸附的甲醇分子对共吸附水分子的光催化解离过程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共吸附状态下的水分子也同样没有影响到甲醇的光致解离过程,但是水分子的存在抑制了甲醇光解产物甲醛的光致脱附过程,同时促进了甲酸甲酯的形成。
关键词:
甲醇
,
水
,
金红石二氧化钛(110)-(1 × 1)表面
,
光催化
,
程序升温脱附
,
甲醛
郭庆
,
秦丽溶
,
赵建伟
,
郝永皓
,
李国庆
,
陈鹏
功能材料
首先采用三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具有Y形孔道的氧化铝(AAO)模板,然后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法,在模板内成功合成了分叉Ni纳米线的有序阵列.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Ni纳米线分布均匀、排列有序,呈Y形分又结构,其主干和分支的直径分别约为75和50nm.磁性测试结果显示分叉Ni纳米线阵列具有明显的磁各向异性,在垂直磁记录介质和纳米电子器件组装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氧化铝模板
,
纳米线
,
分叉结构
,
磁性
陈玉安
,
郭庆
,
黄华
,
傅洁
,
潘复生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备了Mg2Ni1-χZrχ(χ=0、0.2、0.4)合金,研究了Zr的添加对Mg系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对合金的成分和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r较难融入到合金,但是Zr能使得合金晶粒得到细化,且合金中都有Mg2Ni相的形成,有利于吸氢反应的进行.利用PCT测试仪测定了合金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添加Zr元素的添加能有效降低Mg2Ni的吸放氢温度,并能有效提高提高合金的吸氢量,最高吸氢量达到4.91wt%.
关键词:
感应熔炼
,
储氢性能
,
镁基储氢合金
秦计生
,
彭雄奇
,
申杰
,
郭庆
复合材料学报
纤维方向及其分布对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具有至为关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快速获取纤维数量及每根纤维方向的方法.通过引入方向张量,利用Moldflow软件进行玻纤增强PP树脂注塑成型模拟获得纤维方向的平均分布,结合显微方法观察判断特定点的纤维沿厚度方向的分层情况及定量判断纤维方向的分布.对轿车玻璃纤维增强注塑仪表板的纤维方向相对一致处取与纤维方向呈0°、45°、90°的样条,通过拉伸实验测得拉伸模量,利用所提出的方法研究了仪表板内玻纤方向的分布及其对拉伸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玻纤增强注塑仪表板的力学性能是各向异性的,其沿厚度方向纤维按方向大致可分为三层.
关键词:
玻纤增强
,
汽车仪表板
,
拉伸模量
,
方向张量
,
各向异性
李涛
,
严波
,
彭雄奇
,
申杰
,
郭庆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1103.002
基于均匀化方法,根据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R-PP)的微观特征,建立了非连续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预测了复合材料的宏观等效弹性力学参数,与注塑样条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通过在玻纤两侧增加聚丙烯(PP)分布,所采用的RVE较传统连续纤维的有限元模型更为合理;当玻纤成单一取向时,玻纤增强聚丙烯为一种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改变玻纤取向与拉伸方向之间的角度,拉伸方向的等效模量先微幅减小,再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利用均匀化方法预测非连续长玻纤增强注塑件的等效弹性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工程可行性,能进一步为玻纤增强注塑件的结构服役性能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均匀化方法
,
代表性体积单元
,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
等效弹性力学性能
,
横观各向同性
郭庆
,
杨学明
,
Xueming Yang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35-4
作为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光催化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光催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光催化剂的发展。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 TiO2表面光催化反应起始于光的吸收。 TiO2吸收大于其带隙的光子后,则会产生电子空穴对,而电子,空穴分离后,会在百飞秒量级时间范围内弛豫到导带或者是价带边上,多余的能量则会激发声子振动。而分离的电子或者是空穴会在皮秒或者是更长时间范围内与反应物相互作用,来驱动反应发生。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反应速率和激发光的波长就没有直接联系了。相反,反应速率和TiO2对不同光波长的光吸收系数有很大关系。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组最近在金红石TiO2(110)表面开展的甲醇和水的光解离基元过程的研究结果。首先,我们发现在金红石TiO2(110)表面,利用400 nm去照射甲醇或者水覆盖的金红石TiO2(110)表面,甲醇能够高效的发生解离,而水却没有观察的解离。通过基于基态反应的理论计算,发现水两步解离的低能垒是反应不能有效发生的关键。另外,我们也研究了甲醇在355和266 nm光照射下在金红石TiO2(110)表面的解离,结果发现,甲醇在266 nm照射下的解离速率比355 nm快了100倍,而TiO2对266 nm光的吸收系数比355 nm也就高了2–4倍。这充分说明了光子能量对反应有非常显著的贡献,现有的光催化模型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我们观察的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非绝热过程和基态反应的模型来解释这些新的实验现象。这个模型不仅能解释我们的实验结果,还能为增进光催化的理解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为了能让这个模型应用到一般的光催化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表面附近电子-空穴复合导致的基态光催化反应的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这个新的模型。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光催化
,
电子-空穴分离
,
非绝热过程
,
基态势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