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具有高粱微观结构多孔SiC的制备与表征

王庆 , 王冬华 , 靳国强 , 郭向云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602

高粱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碳模板, 再经液相渗透技术与熔融硅反应, 生成具有高粱微观结构的多孔SiC材料. 采用XRD、SEM和压汞技术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以及孔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最终的产物主要由β-SiC组成, 且很好地复制了碳模板的微观结构. SiC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91.4μm和76.6%, 与碳模板的88.5μm和71.2%相似. SiC的比表面积为33.7m2/g, 与碳模板的比表面积59.4m2/g相比明显降低. 二者相近的表面分维数(SiC为2.73, 碳模板为2.70)也表明SiC很好地保持了碳模板的微观结构. 高粱转化的SiC具有颗粒直径大、孔隙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 高粱 , microstructure , infiltration of liquid Si , null

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溶胶-凝胶法合成

郝雅娟 , 郭向云

功能材料

以酚醛树脂和正硅酸乙酯为碳源和硅源,硝酸镧作为生长助剂,通过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制备了碳化硅纳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所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纤维的长度可达100μm以上,直径为40~50nm,反应遵循V-L-S机理.

关键词: 硝酸镧 , 碳化硅纳米纤维 , 溶胶-凝胶 , 碳热还原

不同碳硅比对合成高比表面积碳化硅的影响

郝建英 , 王英勇 , 童希立 , 靳国强 , 郭向云

材料导报

以淀粉和工业水玻璃为原料,经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碳化硅纳米线.采用XRD、SEM、氮吸附-脱附和荧光光谱仪(PL)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碳硅比(物质的量比,下同)对碳化硅形貌、比表面积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硅比为4.5时,合成的碳化硅为直的纳米线,比表面积为45m2/g,发光强度也达到最大.

关键词: 碳化硅 , 纳米线 , 碳热还原 , 水玻璃 , 荧光

用CuO/γ-Al2O3催化剂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

谢国勇 , 刘振宇 , 刘有智 , 郭向云

催化学报

研究了用CuO/γ-Al2O3催化剂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温度和SO2对CuO/γ-Al2O3的催化活性均具有双重影响. 新鲜催化剂和硫化催化剂上最适宜的脱硝温度分别为250~300 ℃和300~450 ℃,最适宜的n(NH3)/n(NO)约为1.2. 烟气中的氧可大大提高CuO/γ-Al2O3的脱硫脱硝活性. 综合考虑吸附硫容和NO脱除率,CuO/γ-Al2O3同时脱硫脱硝的最适宜温度为350~450 ℃. 温度和SO2在高温区对CuO/γ-Al2O3活性的影响源于两者对NH3氧化活性的改变,高温下CuO/γ-Al2O3的活性下降是因为NH3氧化加剧; SO2通过使催化剂硫化生成硫酸盐来抑制NH3氧化,从而提高CuO/γ-Al2O3的活性. 吸硫饱和的催化剂可于5%NH3中还原再生,再生后其硫容较初始时降低,但其活性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氧化铜 , 氧化铝 , 烟气 , 二氧化硫 , 氧化氮 , , 脱硫 , 脱硝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硫元素引发的炭形貌衍变

马海龙 , 王英勇 , 靳国强 , 郭向云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8)60031-1

以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噻吩为生长促进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得到了多分叉结构的炭.借助SEM、XRD和EDX考察了硫元素对产物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苯中的噻吩体积分数在0.01%~1%变化时,产物形貌由树状逐渐衍变为分支状.树状炭南较长而笔直的多分叉炭纤维构成,而分支状炭则由较短且弯曲的炭纤维构成.XRD结果表明硫元素对产物的微观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形貌衍变 , 分支状炭 , , 化学气相沉积

Pd/SiC催化碘代芳烃和芳基硼酸羰化Suzuki偶联反应性能

崔艳丽 , 郭晓宁 , 王英勇 , 郭向云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258-8

以高比表面积碳化硅为载体,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出Pd/Si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碘代芳烃和芳基硼酸羰化Suzuki偶联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SiC表面的Pd纳米颗粒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8 nm.在优化溶剂、碱、压力和温度等反应条件后,发现以3 mmol的K2CO3和10 mL苯甲醚分别为碱和溶剂,1.0 mmol碘苯和1.5 mmol苯硼酸在3 wt% Pd/SiC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CO压力为1.0 MPa和100oC下反应8 h即可实现羰化偶联,碘苯转化率为90%,二苯甲酮选择性为99%.并且, Pd/SiC对含有不同官能团的碘代芳烃和芳基硼酸羰化Suzuki偶联反应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同时, Pd/SiC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5次循环反应后,碘苯转化率从90%降至76%;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活性组分Pd在有机反应体系中的流失.

关键词: 钯/碳化硅 , 羰化Suzuki偶联 , 碘代芳烃 , 芳基硼酸 , 多相催化

碳纤维表面生长纳米碳管及其增强的炭/炭复合材料

赵建国 , 郭全贵 , 刘朗 , 郭向云 , 郭永 , 冯锋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碳纤维表面生长了纳米碳管,将此种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以中间相沥青为基体炭前驱体采用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炭/炭复合材料.观察了所得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测试了抗弯强度及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的纳米碳管可以有效地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粘结力,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提高了50%,而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影响较小.

关键词: 纳米碳管 , 碳纤维 , 化学气相沉积 , 炭/炭复合材料

铁-硫协同作用对甲苯热解产物的影响

马海龙 , 靳国强 , 王英勇 , 郭向云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7.02.006

以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前躯体,噻吩为生长促进剂,在不同条件下通过甲苯催化热解反应得到不同的炭产物.借助TEM和XRD考察了催化剂和促进剂对热解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不使用任何催化剂和促进剂时,甲苯热解产物为纳米级球状炭颗粒,且部分颗粒之间会发生各向异性排列,形成链状物.单独使用二茂铁时,产物为球状炭包裹铁纳米颗粒.而二茂铁和噻吩同时使用时,产物的形貌随噻吩浓度的不同而变化.结果表明,铁和硫的协同作用对甲苯热解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形貌影响很大.

关键词: 协同作用 , 甲苯 , 热解

煤质碳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李宝梅 , 王英勇 , 靳国强 , 郭向云

材料导报

以廉价的煤和Na2 SiO3·9H2O为原料,辅以Fe(NO3)3·9H2O为助剂,在1300℃氩气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碳化硅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仪(PL)和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碳化硅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p-SiC纳米颗粒尺寸介于20~60nm,当n(Fe)/n(Si) =0.01时,碳化硅颗粒比表面积最高,为32m2/g.

关键词: 碳化硅颗粒 , , 碳热还原 , 荧光

黄绿荧光碳化硅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王云伟 , 靳国强 , 王英勇 , 郭向云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14.05.013

以膨胀石墨与硅溶胶为原料制备出一种碳化硅包覆石墨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技术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碳化硅材料相比,碳化硅包覆石墨材料的发光频带发生红移,即由原来的蓝光红移至黄绿光,拓展了碳化硅的光致发光光谱。其原因是由于位于材料内部的石墨与外部的碳化硅之间形成的内电场阻碍了电子回归基态,从而使得光电子恢复到基态所释放的能量低于纯碳化硅释放的能量。

关键词: 碳化硅 , 石墨 , 红移 , 黄绿色荧光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