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环自发磁化的几个物理问题的研究

谢飞翔 , 邓鹏 , 凌健 , 王科 , 马平 , 王守证 , 王福仁 , 戴远东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4.01.013

本文总结了我们对π环自发磁化的几个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结果.首先分析计算了有一个结是π结的三结π环的自发磁化,发现与单结π环明显不同,当β=2πLIc/φ0趋于零时,环中仍有自发磁化.详细计算表明随温度下降,β增大,自发磁化磁矩很快上升并趋于φ0/2,能和实验很好的符合.继而运用Runge-Kutta四步积分法分析了一个双结π环电路在输入脉冲电流触发下自发磁化电流的翻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电感系数,输入脉冲电流的峰值和峰宽等因素对翻转过程的影响,获得了自发磁化电流在电触发下翻转的一般规律.最后分析和计算了耦合双π环的自由能,结果表明当两个π环自发磁化方向相反时系统的能量较低,还证明了互感为0时的反向自发磁化是来自量子效应.

关键词: π环 , 自发磁化 , Runge-Kutta四步积分法

用于HTc rf SQUID的新型超导共面谐振器

孟树超 , 邓鹏 , 聂瑞娟 , 谢飞翔 , 马平 , 刘乐原 , 王守证 , 戴远东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2.03.004

在10mm*10mm*1mm的LaAlO3基片上设计和制成了一种新结构的800MHz超导共面谐振器,它可以和外尺寸9mm*9mm的垫片式rfSQUID器件实现有效的耦合,对于使用超导共面谐振器的rf SQUID,该方案为提高器件有效面积和磁场灵敏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

70Mn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其相变模型

邓鹏 , 宋仁伯 , 孙挺 , 王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70Mn钢的临界相变点Ac1、Ac3和Ms.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了70Mn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70Nn钢显微组织观察,确定了磨球热处理过程中避免上贝氏体组织出现的冷却速度应大于40℃/s.建立了相变点-冷却速度以及相变量-冷却速度之间的数学方程,并回归计算得到了拟合度较高的相变模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能够很好的吻合,证明了该相变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70Mn钢 , CCT曲线 , 相变模型

含硅芳炔树脂的化学流变特性

邓鹏 , 石松 , 周燕 , 黄发荣 ,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1.04.006

含硅芳炔树脂的流变特性对于其RTM成型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DSC热分析及黏度测量表征了含硅芳炔树脂的固化特性和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含硅芳炔树脂为典型的牛顿流体,且在100~130℃范围内具有较低黏度,维持时间长.根据其黏度-温度-时间关系建立了双阿伦尼乌斯黏度模型,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可为RTM成型工艺窗口的预测提供支撑.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 化学流变特性 , RTM成型 , 高性能树脂

低合金钢热膨胀系数测定和分析

操龙飞 , 徐光 , 邓鹏 , 吴隽 , 吴润

材料科学与工艺

按照国标对某热连轧生产线上的两种典型钢种的热膨胀系数进行实验测量,得出其线性热膨胀率、平均线膨胀系数和瞬时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对比分析了钢种的化学成分对总膨胀量的影响实质以及取样方向对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通过影响相交点温度而影响膨胀量;取样方向不影响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即膨胀系数是各向同性的.实验得到两个钢种在不同温度段的热膨胀系数值,为实际的宽度在线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低合金钢 , 热膨胀系数 , 瞬时线膨胀系数 , 相交点 , 取样方向

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黄琛 , 周燕 , 邓鹏 , 黄发荣 ,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0.02.009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基体、高强玻璃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探讨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树脂含量、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成型的工艺参数:树脂质量分数31%、升温程序170℃/2 h+210℃/2 h+250℃/4 h、成型压力1.0 MPa.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278 MPa.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 成型工艺 , 高性能复合材料

具有性能梯度特性的贝-马-奥球墨铸铁磨球的制备工艺

孙挺 , 宋仁伯 , 王旭 , 邓鹏 , 吴春京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10 kg真空中频感应炉熔炼铁液,经炉前一次球化及两次孕育处理,真空浇注得到球墨铸铁球.使用电热炉加热磨球到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并在不同温度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混合介质中进行连续冷却淬火,后经低温回火得到球墨铸铁磨球.其中,性能最佳的为贝-马-奥球墨铸铁磨球,其显微组织为:球状石墨(体积分数12%左右)+下贝氏体+高碳针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质量分数16.6% ~ 18.1%).石墨球化率达到92%、球化级别为2级,球墨尺寸级别为9.2级;磨球表面硬度为55~58 HRC,表面与心部硬度差<5 HRC;磨球表层的常温冲击韧性为20.5 J/cm2,心部冲击韧性为25.3 J/cm2,表现出表层高硬度,耐磨损;心部高韧性,抗破碎的性能梯度特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织对提高磨球的性能有着显著的作用,而上贝氏体组织则不利于磨球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 球墨铸铁 , 贝氏体 , 残留奥氏体 , 连续冷却 , 低温回火 , 性能梯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