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鉴棋
,
张修庆
,
尚淑珍
,
赵祖欣
,
叶以富
功能材料
制备了Cu-10Cr和Cu-10Cr-0.4Zr合金,并经冷变形形成了原位复合材料,观察了Zr的添加对合金铸态组织、复合材料的纤维形貌,研究了Zr的添加和冷变形率对拉伸强度以及导电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Cu-10Cr合金中添加的0.4%Zr,Cr析出相的直径由15~80μm细化到10~20μm;在相同的冷拔应变下,Cu-10Cr-0.4Zr复合材料较Cu-10Cr材料具有了更高的基体晶格阻力、更加细小均匀的纤维相以及纤维间距,使得Cu-10Cr-0.4Zr复合材料的强度更高.当冷拔应变达到6.2时,Cu-10Cr-0.4Zr原位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高达1089MPa,而Cu-10Cr材料的抗拉强度仅为887MPa.在相同冷拔应变下,Cu-10Cr材料的导电率比Cu-10Cr-0.4Zr材料中的导电率略高.随着材料冷拔应变的增加,决定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基体材料内位错散射电阻转变成界面散射电阻,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逐渐下降.
关键词:
Cu-10Cr-0.4Zr
,
铜基原位复合材料
,
强度
,
电导率
邓鉴棋
,
张修庆
,
尚淑珍
,
赵祖欣
,
叶以富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4.014
制备了Cu-10Cr和Cu-10Cr-0.4Zr合金,并经冷变形形成了原位复合材料.研究Zr添加剂对合金铸态组织和复合材料的纤维形貌的影响,以及随着形变率的提高β-Cr纤维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Cu-10Cr合金中添加的0.4%(质量分数)Zr,Cr析出相的直径由15~80μm细化到10~20μm;对Cu-10Cr-0 4Zr合金能谱分析表明,在Cu-10Cr-0.4Zr铸态组织中存在Cu_5Zr相的形成和析出;随着形变率增大,β-Cr相之间的间距不断减小,其宽厚比也进一步增大,纤维相发生比较明显的弯曲和扭折,特别是当形变率η=6.2时,纤维相的厚度能够达到250~350nm,纤维相变形和分布也趋于均匀;当η=6.2时,Cu-10Cr-0.4Zr形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1089MPa,采用改进的Hall-Petch公式计算其值为1037MPa,理论计算数值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Cu-10Cr-0.4Zr
,
铜基原位复合材料
,
组织演变
,
强度
邓鉴棋
,
张修庆
,
刘富
,
赵祖欣
,
叶以富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z1.009
等径角挤压(EACP)能够制备具有超细晶粒的致密材料,而且其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所以,等径角挤压是目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本文中,建立了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的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Cu-10%Cr合金的等径角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等径角为90°和120°时的两种模型,并对两种模型中材料的等效应变分布,瞬时应变和变形形状变化,以及截面硬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径角为120°的模型中材料的应变分布比等径角为90°的模型更加均匀;此外,两种模型中材料的硬度分布与应变分布具有较强的联系,等径角为90°的模型中,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值和更加剧烈的硬度变化.两模型硬度最大值差别达到了8.5%.
关键词:
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
,
瞬时应变变化
,
硬度分布
张修庆
,
邓鉴棋
,
刘富
,
张海娟
,
赵祖欣
,
叶以富
材料保护
铝合金自润滑表面复合材料在保持铝合金优良综合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成为近期表面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介绍了目前主要的铝合金自润滑表面复合膜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工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铝合金自润滑表面处理技术有所裨益.
关键词:
表面复合膜
,
自润滑
,
制备工艺
,
铝合金
,
阳极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