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
,
辛长征
,
朱诚身
,
何素琴
,
刘文涛
材料导报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在-20~50℃等温结晶所得晶体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熔融现象.分别讨论了PCL晶体熔点(Τm)的等温结晶温度(Τc)依赖性和升温速率依赖性,根据Τm与升温速率的关系外推得到不同Τc时形成的晶体在零升温速率下的Τm.通过Τm随Τc变化的趋势确定出PCL结晶的高温区,根据Hoffoman-Weeks方法外推得3种分子量的伸展链片晶的平衡熔点(Tm0(MW).通过PCL晶体结构参数和分子量可估算得到3种分子量的PCL伸展链片晶的厚度(lex),以1/lex与Τm0(MW)作图,可外推得PCL的平衡熔点(Τm0(∞)).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测定了不同Τc时形成的PCL晶体的长周期,根据广角衍射信息计算得到其体积结晶度(νc),而后分别求出不同Τc时的晶区厚度(Lc),通过Gibbs-Thomson关系式对1/Lc与Τm作图,外推至1.Lc=O,即求得PCL的平衡熔点(Τm0(∞)).用上述2种方法求得的Tm0(∞))相当接近,均为74℃左右.
关键词:
聚己内酯
,
升温速率
,
晶区厚度
,
平衡熔点
张浩
,
辛长征
,
李姝汶
,
仝瑞芳
硅酸盐通报
本研究分别以经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的微晶纤维素(MCC)和浆粕纤维作为造孔剂制备高岭土基多孔陶瓷,通过测定孔径分布、显气孔率、断裂挠度和抗弯强度等来探讨两种造孔剂对多孔陶瓷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以用量10.0wt%以下的改性MCC为造孔剂可以制备出孔径主要分布在0.5~3 μm的均匀孔隙结构,而以同样用量的改性浆粕纤维为造孔剂获得的孔隙结构尺寸则为1~8 μm;(2)多孔陶瓷的显气孔率会随着改性MCC用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利用20.0wt%的改性MCC可获得54.1%的显气孔比例,而以改性浆粕纤维为造孔剂制备的多孔陶瓷显气孔率提高速率则较慢;(3)以5.0wt%的改性MCC为造孔剂制备所得多孔陶瓷的断裂挠度和三点抗弯强度分别为1.9 mm和21.5 MPa,优于同等条件下以改性浆粕纤维为造孔剂制备的多孔陶瓷.
关键词:
多孔陶瓷
,
微晶纤维素
,
浆粕纤维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