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乙基纤维素共混物的研究

张志豪 , 张宏放 , 莫志深 , 于黎 , 赵晓江 , 王献红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11.002

用DSC,TGA,WAXD和SEM研究了溶液浇注制备马来酸酐封端的聚亚丙基碳酸酯/乙基纤维素共混物(MAPPC/EC)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聚集态结构和形态. 共混物存在单一玻璃化温度揭示MAPPC和EC在非晶区相容. 富EC共混物的固相-液晶相转变温度和液晶相-各向同性态转变温度和转变焓均随EC含量增加而增加. 在MAPPC中混入EC,热分解温度提高,特别是质量比为90∶10的MAPPC/EC共混物热分解温度增加在富MAPPC共混物中最明显. 在胆甾型液晶EC中混入MAPPC,EC的2个峰向大Bragg角方向移动,使介晶相聚合物层间距及链间距变小;结晶相微晶尺寸增大,非晶相尺寸减小,共混物堆砌更紧密.

关键词: 马来酸酐封端的聚亚丙基碳酸酯 , 乙基纤维素 , 共混物 , 热致液晶性 , 热稳定性

稀土三元催化剂下正辛酸缩水甘油酯-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的三元共聚合

江艳华 , 秦玉升 , 乔立军 , 王献红 , 赵晓江 , 王佛松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7.006

研究了稀土三元催化剂(三氯乙酸稀土配合物/二乙基锌/甘油)催化下的正辛酸缩水甘油酯、CO2和环氧丙烷三元共聚合.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DSC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 随着反应单体中正辛酸缩水甘油酯比例的增加,所得聚合物在20 ℃下的断裂伸长率由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31.0%增大至二氧化碳-正辛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的983.9%,相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9.6 ℃降低至-12.3 ℃. 所得三元共聚物中长碳链侧基单元含量为5.6%时,其断裂伸长率就已经达到481.1%,而拉伸强度仍然维持在24.9 MPa的较高水平.

关键词: CO2 , 环氧丙烷 , 正辛酸缩水甘油酯 , 稀土三元催化剂 , 三元共聚

线性聚酯酰胺对聚碳酸亚丙酯的改性

董艳磊 , 陈丽杰 , 秦玉升 , 王献红 , 赵晓江 , 王佛松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487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PPC有显著提高,当PEA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和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Lmax)比PPC分别提高了52.7%和46.4%.通过调节PEA的含量可以使共混体系同时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 线性聚酯酰胺 , 共混 , 热稳定性 , 增强 , 增韧

双金属氰化物/稀土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合

李志峰 , 秦玉升 , 赵晓江 , 王献红 , 王佛松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474

使用双金属氰化物/稀土配合物复合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其催化效率比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有显著提高,得到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105的聚合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组成(如稀土的种类、稀土与锌的比例(Ln/Zn)、稀土配合物中酸根离子的酸性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压力及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Y( CCl3COO)3稀土金属配合物有利于共聚反应的进行.当n(Y)/n(Zn)=6、聚合4h后,其催化活性比单纯的双金属氰化物提高了31.5%,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没有太大变化,而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质量分数低于2%,而在该温度下单独采用稀土三元催化剂时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生成量通常在10%以上.聚合物中碳酸酯含量低于双金属氰化物的催化产物,说明稀土配合物只是起到活化金属与环氧丙烷配位的作用,没有提高共聚物的碳酸酯含量,整个共聚合反应依然遵循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的共聚反应机理.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 , 稀土配合物 , 共聚反应 , 二氧化碳 , 环氧丙烷 , 碳酸丙烯酯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