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冷轧平整机板形问题的特点及对策

李晓燕 , 张杰 , 陈先霖 , 曹建国 , 赵新明 , 贾生晖 , 艾斌 , 关贵民

钢铁

对某冷轧厂1700mm单机架平整机的板形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该轧机在辊形加工、轧辊磨损及弯辊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辊形对板形的作用,分析了平整上弯辊对板厚的影响,指出平整机板形问题的特殊性.针对平整板形的设备工艺特点,提出了新的辊形配置方案并正式投入生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辊形配置对降低弯辊调整量、改善板形、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效果显著.

关键词: 冷轧 , 平整机 , 板形控制 , 辊形配置 , 弯辊

Cr对Sn-3.0Ag-0.5Cu无铅焊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金帅 , 胡强 , 安宁 , 朱学新 , 赵新明 , 徐骏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4.012

研究了Cr元素对液态Sn-3.0Ag-0.5Cu(SAC305)焊料在280℃下表面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焊料的表面氧化,探讨了Cr改善合金抗氧化性能的机制及其对SAC305无铅焊料显微组织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焊料的抗氧化性,Cr元素在熔融的焊料表面易于生成Cr2O3,其先于Sn氧化形成一种保护性的致密氧化膜,阻碍了焊料的进一步氧化.当焊料中Cr的质量分数达到0.1%(质量分数)时,焊料表面的氧化膜光滑致密,SAC305-0.1Cr液态焊料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另一方面,Cr的加入降低了焊料的润湿性能,随着Cr含量的不断增加,焊料的铺展面积逐渐减少.微量P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SAC305-0.1Cr焊料的润湿性.

关键词: Sn-3.0Ag-0.5Cu , 无铅焊料 , Cr , 抗氧化

溶胶-凝胶法在纳米La1-xMxCrO3粉料制备中的应用

赵新明 , 李德辉 , 孙良成 , 梁春雷 , 敖青 , 李胜利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3.06.017

掺杂二价碱土金属的铬酸镧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和应用效果最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连接材料,它几乎占整个SOFC制造成本的一半.制备工艺有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联氨法和水热法等.本文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及用该方法制备La1-x MxCrO3(M=Sr,Ca)材料的现状.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SOFC , 铬酸镧

FeMn粉末触媒制备及金刚石合成条件的研究

赵文东 , 徐骏 , 张少明 , 赵新明 , 朱学新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气雾化法制备了FeMnX1、FeMnX2NiY2、FeMnX2CoY2(X1=X2+Y2,X2>Y2,0<Y2≤10)粉末触媒.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制备的粉末大多为球形颗粒,D50约为23.6 μm,晶格常数约为0.36108 nm;按触媒与石墨粉的比例为4: 6制备合成柱并进行了合成实验,结果表明用FeMn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温度、压力均要高于使用FeNi30触媒,在5.4~5.6 GPa压力、温度高于1450 ℃时才可以合成出金刚石,添加Y2%的Ni或Co元素后合成温度和压力稍微降低,且金刚石形核量有所增加.此外,利用晶体的价电子结构和界面电子密度连续理论分析了不同的M3C型碳化物对合成条件的影响,解释了FeMn基触媒合成金刚石条件高于FeNi触媒的原因.

关键词: FeMn触媒 , 金刚石合成条件 , M3C型碳化物 , 价电子结构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铬酸锶镧的工艺研究

赵新明 , 敖青 , 李胜利 , 孙良成

中国稀土学报

以硝酸镧、硝酸铬、硝酸锶为原料,乙二醇为分散剂,柠檬酸为胶溶剂,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级的铬酸锶镧粉体.利用TG,DSC,XRD分析研究了粉料的晶化过程.利用HREM分析了煅烧温度、含锶量对粉料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获得纳米晶的最佳烧结温度在800 ℃.随着锶掺杂量的增加,粉料的粒径逐渐变小.

关键词: 无机陶瓷材料 , 纳米材料 , 溶胶-凝胶法 , 铬酸锶镧 , 稀土

辐照剂量及后固化温度对低能电子束分层固化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

张静静 , 段玉岗 , 赵新明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5009

采用一定剂量的低能电子束辐照预浸带并分层铺放,在不同温度下对预成型层合板进行热后固化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辐照剂量及后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表面辐照剂量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比后固化温度的影响大,下表面辐照剂量的影响最小;当总辐照剂量(上下表面剂量之和)为100~130 kGy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较高(66.3 MPa);辐照总剂量大于130 kGy后,因黏接层平均固化度的增大导致复合材料层间黏接效果变差,层间剪切强度明显下降;后固化温度对经过低能电子束辐照后复合材料的固化速率影响较大,在满足预浸带上下表面完全固化的基础上,较低的固化温度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层间黏接性能并使其获得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

关键词: 低能电子束 , 辐照剂量 , 后固化温度 , 层间剪切强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