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坦
,
张健
,
陈光
,
楼琅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不同Re、Ta含量的3种合金中MC碳化物的形成与分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合金的骨架状MC为共晶反应生成,Ta的加入缩小MC中W的含量及不同凝固阶段生成的MC中W含量的差别,促进骨架状MC形成,提高MC形成温度并大幅提高MC的热稳定性.Re不进入MC碳化物,Re的加入可降低MC形成温度并促进μ相从MC周围过饱和的γ基体中析出,进而诱发MC不稳定分解.
关键词:
Re
,
Ta
,
第二代定向柱晶
,
碳化物
,
μ相
赵宝纯
,
赵坦
,
李桂艳
,
鲁强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2.022
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钒氮微合金钢在未变形和多道次轧制条件下的模拟试验,通过热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建立了试验钢的静态和动态CCT图;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组织和析出相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变形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试验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变形促进了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在较大冷速下获得了一定量的铁素体组织.同时变形也促进了钒的碳氮化物析出,利于铁素体相变以及组织的细化.在两种条件下,均可获得一定量的贝氏体组织,且在较大冷速下的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有所升高.
关键词:
钒氮微合金钢
,
热变形
,
CCT图
,
析出相
赵宝纯
,
赵坦
,
李桂艳
,
鲁强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双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一种钒氮微合金钢道次间隔时间内在奥氏体区变形后的软化行为,采用应力补偿法计算静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并建立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分析变形温度与间隔时间以及钒的析出物对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于900℃时进行第一道次变形,该钒氮微合金钢很快完成了静态再结晶;在850、800℃变形后的等温阶段,发生了形变诱导析出现象,使再结晶激活能增加,静态再结晶进程受到抑制,导致软化率曲线上出现了平台.
关键词:
钒氮
,
微合金钢
,
软化行为
,
静态再结晶
,
析出
李广龙
,
赵坦
,
范刘群
,
原思宇
,
李文斌
,
李黎明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465
连铸坯直接轧制生产特厚钢板时,由于压缩比的限制,很难生产出厚度超过100 mm的高质量钢板。采用复合轧制工艺可生产出厚度为260 mm的SM45复合钢板。对钢板进行探伤、冷弯、拉伸、冲击及硬度等试验检验其结合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轧制生产的SM45钢板结合度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缺陷存在。钢板复合界面与基体的强度均在600 MPa以上;Z向试样的强度也达到600 MPa以上,断面收缩率在30%以上;冲击功在37 J以上。钢板不同位置处的基本组织都为铁素体与珠光体,但晶粒尺寸不同。复合界面处的组织为一条铁素体为主的带状组织,该组织的产生是由先共析铁素体导致的。
关键词:
复合轧制
,
复合钢板
,
复合界面
,
组织性能
赵坦
,
张匀
,
陈光
,
楼琅洪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9.02.010
采用液态金属冷却(LMC)工艺和成分优化设计,制备出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低Re含量第二代柱晶高温合金DZ59,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组织特征及蠕变断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金的蠕变断裂性能.结果表明,DZ59合金的高温蠕变断裂性能超过一代单晶合金,并接近二代单晶合金的水平.发现柱晶高温合金的二次晶界反应(SGRZ)现象,表明SGRZ受温度和应力的控制,由于增加了合金横向晶界的受力界面,在高负荷下可能成为蠕变空洞萌生和扩展的位置.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第二代定向柱晶
,
蠕变断裂
,
二次晶界反应区
,
拓扑密排相(TCP)
赵宝纯
,
赵坦
,
李桂艳
钢铁钒钛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含钒微合金钢进行了温度范围为900~1 050℃,应变速率范围为0.1~10s-1的单道次压缩试验,得到了试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了双曲线本构方程中的材料常数,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和临界应变量与Z参数的关系.根据该试验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条件,建立了其动态再结晶图.
关键词:
钒微合金钢
,
动态再结晶
,
临界应变量
,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