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系列退火条件下Bi2201相超导电性的进化

张建武 , 贾旭 , 郑保中 , 张权 , 王关生 , 许高杰 , 丁泽军 , 张裕恒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08

通过对Pb掺杂Bi2201相超导样品进行系列条件下的真空退火处理,固定退火时间,调节退火温度,使得样品氧含量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使样品载流子浓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依次降低,进而影响样品超导电性.我们系统研究了退火条件、正常态电阻率和超导电性之间的关联,确定了样品最高超导转变温度的退火条件,讨论了Bi2201相超导样品在系列退火条件下其超导电性的进化,并获得了该体系最高超导转变温度Tconset=43K.

关键词: Bi2201 , 超导电性 , 输运性质

Bi2212相插层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张建武 , 贾旭 , 张权 , 郑保中 , 浦其荣 , 王忆 , 张增明 , 丁泽军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07

我们通过气相输运插层化合反应成功制备了高温超导Bi2212相的碘插层化合物IxBi2212,进而制备出碘化汞插层化合物(HgI2)xBi2212.在此基础上,对碘化汞插层化合物(HgI2)xBi2212在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剥落,成功制备出了高温超导Bi2212相的纳米粉体.我们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就样品制备技术过程和纳米Bi2212相粉体的应用作了讨论.

关键词: Bi2212 , 插层化合物 , 纳米粉体

API X65、316L不锈钢及Inconel 625间电偶腐蚀风险研究

田永芹 , 常炜 , 胡丽华 , 贾旭 , 周晓红 , 邢云颖 , 余晓毅 , 于湉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20

目的:确定API X65、316L不锈钢及inconel625相互偶接后的电偶腐蚀风险。方法采用电化学测试、标准电偶腐蚀评价实验和腐蚀模拟实验对电偶腐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模拟地层水中,经过电化学测试,X65的自腐蚀电位在-0.75 V左右,316L和625的电位在-0.35 V左右。对于标准电偶腐蚀评价实验,敞口溶液及CO2分压分别为100 kPa和500 kPa的溶液中,X65与316L之间的电偶电流最大,其次是X65与625,316L和625之间的电偶电流最小,几乎为零。通过电偶腐蚀模拟试验可知,X65与316L或625偶接,都发生了明显的电偶腐蚀,而且X65侧靠近焊接接头位置发生了严重的沟槽腐蚀,未偶接异金属时X65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24 mm/a,异金属接触导致的电偶腐蚀使X65的腐蚀速率增加, X65与316L偶接后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49 mm/a,X65与625偶接后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75 mm/a。X65与316L偶接后的局部腐蚀速率最大为16.8 mm/a,X65与625偶接后的局部腐蚀速率高达26.4 mm/a,由于电偶腐蚀导致的局部腐蚀速率要比X65的自腐蚀速率超出十几倍。X65与316L偶接的电偶腐蚀的速率要比X65和625偶接的大,316L和625间几乎没有电偶腐蚀发生。结论 X65、316L和625间偶接的电偶腐蚀风险大于X65与316L的,316L和625间偶接的电偶腐蚀风险较小。

关键词: 316L , API X65 , inconel625 , 电偶腐蚀 , 电化学测试 , 模拟试验

铁磁复合对Bi2212相超导电性的抑制

张建武 , 贾旭 , 张权 , 郑保忠 , 王关生 , 浦其荣 , 丁泽军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25

我们成功制备了由高温超导Bi2212相和铁磁LCMO相两相复合的系列陶瓷样品.复合陶瓷样品的相分析表明无杂相生成,电阻温度曲线显示出铁磁性LCMO相对Bi2212相超导电性有显著抑制作用,随LCMO相含量增加,复合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逐渐降低,进而失去超导电性.在分析实验数据基础上,我们对铁磁性LCMO相对Bi2212相超导电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简要探讨了铁磁复合对Bi2212相超导电性抑制机理.

关键词: 超导电性 , Bi2212 , 复合物

基于WO3?x量子点和TiO2构建高效Z型光催化产氢催化剂

潘伦 , 张靖雯 , 贾旭 , 马煜航 , 张香文 , 王莅 , 邹吉军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76-7

TiO2具有高效、廉价、无毒及光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能转化和利用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环境污染物降解等.但是,TiO2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其应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光生电荷分离效率低.因此,人们对其进行了掺杂、异质结构建和Z型结构建等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Z型结近年来备受关注.全固体Z型结的构建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PSI-C-PSII和PSI-PSII.前者PSI与PSII间要插入中间导电层(如Au、rGO等)来实现界面欧姆接触;后者则无中间层,而是基于界面设计来实现欧姆接触.本文以构建PSI-PSII Z型结为目标,以TiO2和WO3为基础半导体材料,采用原位溶剂热生长的方法构建WO3量子点/TiO2结构,借助氢气还原反应在界面处引入氧缺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研究了复合晶体结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Z型结的界面结构和能带结构.结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活性来建立Z型结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关联关系.表征结果表明,在TiO2上进行原位溶剂热成核反应可点缀WO3量子点,并且量子点粒径随W前驱体用量的增加而变大.两种半导体材料为TiO2锐钛矿和WO3晶体结构,且WO3的XRD特征峰和Raman特征吸收峰会随W前驱体用量增加而变大.通过对WO3/TiO2进行氢气还原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大量W5+和氧缺陷,一方面提高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另一方面在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实现了Z型结构的构建.Z型结构实现了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反应,其中WTH10光催化活性最好.本文为新型Z型光催化剂的设计和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WO3?x , 二氧化钛 , 产氢 , 量子点 , W5+/氧缺陷

稀土元素Ce/Eu共掺杂对Bi-2201相微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影响

贾旭 , 张建武 , 郑保忠 , 浦其荣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4.013

我们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系列多晶样品Bi1.6Pb0.4Sr2-x(Ce1-yEuy)xCuOz (x=0.1, 0.2; 0≤y≤1),并且用XRD和电阻率分别对其晶体结构和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 XRD结果表明,当Ce/Eu共掺杂量x=0.1时,样品成单相,当x=0.2时,会有杂相出现;随着Eu掺杂量的增加及相应Ce掺杂量的减少,样品的晶胞参数a,b稍有增大,晶胞参数c则显著增大;电阻率测量表明,随着Eu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Tonsetc可以提高到21K,Ce掺杂对超导电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Eu掺杂却能够改善超导电性,其中Tonsetc随Ce/Eu掺杂量的变化可以用电荷转移模型进行合理解释.

关键词: Bi2201 , 超导电性 , 输运性质 , 微结构

某海底管道失效原因

矫滨田 , 王建丰 , 常炜 , 贾旭

腐蚀与防护

某海底管道在投产3a后发生了腐蚀穿孔,通过检测数据分析、腐蚀速率模拟计算、实物管段检测分析、内腐蚀模拟试验及缓蚀剂有效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产后CO2和H2S含量增高,缓蚀剂未达到预期效果,产生严重的CO2局部腐蚀,这是造成海底管道腐蚀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类似的失效情况,提出了海底管道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海底管道 , 腐蚀穿孔 , 失效分析 , 腐蚀速率 , 缓蚀效率

APS引发制备高分子量PDMDAAC

贾旭 , 张跃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6.002

以已知杂质种类和含量的一步法工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水溶液为原料,用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取低温一次性加入引发剂,分阶段升温方式进行聚合反应,通过合成工艺的优化方法,得到了最高特性黏数值为3.17 dL/g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单体转化率为94.8%,采用NMR、IR光谱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分别考察了DMDAAC质量分数为57.5%~70.0%、APS与DMDAAC质量比为0.15∶100~0.40∶100、Na4EDTA与DMDAAC质量比为0~0.014 2∶100、聚合反应引发温度T1在40~50 ℃、聚合反应熟化温度T3在50~90 ℃范围内的以上5个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DMDAAC质量分数为65.0%、APS与DMDAAC质量比为0.35∶100、Na4EDTA与DMDAAC质量比为0.007 1∶100、T1为46 ℃、T2为50 ℃,T3为70 ℃,各反应3 h为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均聚物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制备工艺 , 特性黏数 , 单体转化率

二烯丙基甲基烷基溴化铵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陶贤平 , 张跃军 , 李侠 , 贾旭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3.140227

对4种二烯丙基甲基烷基(n=12,14,16,18)溴化铵(标记为C12,C14,C16,C18)的性质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其热稳定性、表面活性和絮凝性能,考察产物结构对其性质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季铵盐C12 ~ C18的主要分解温度分别为170~300℃、172 ~303℃、170~293℃和170 ~310℃,对应失重率分别为92.8%、92.6%、96.4%和87.4%;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5.2、3.5、1.4、1.1 mmol/L和26.6、25.2、33.8、35.8 mN/m,显示出较高的表面活性;季铵盐C16的发泡与稳泡性能最好,C12的Krafft点<0 ℃,C14、C16和C18的Krafft点分别为1、8和19℃;C12和C14分别对膨润土和高岭土的絮凝能力最强,表明单体的絮凝性能具有结构选择性.

关键词: 二烯丙基甲基烷基溴化铵 , 季铵盐 , 结构与性质 , 热稳定性 , 表面活性 , 絮凝能力

基于三维有限元解的紧凑拉伸试样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

贾旭 , 胡绪腾 , 宋迎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12008

对标准紧凑拉伸(CT)试样的二维和三维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解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三维有限元虚拟裂纹闭合法拟合了一种新的标准 CT 试样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并采用 AN-SYS 软件内嵌位移外推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二维分析所得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三维 CT 试样的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加载孔等效分布力一定的条件下,CT 试样裂纹前沿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强度因子与中心点的相近,且与厚度无关;拟合得到的三维 CT 试样裂纹前沿中心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具有很高的精度,其计算结果与 ANSYS 软件内嵌位移外推法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

关键词: 三维分析 , CT 试样 , 应力强度因子 , 有限元法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